A.19世纪50、60年代美国 B.19世纪50、60年代日本 C.20世纪50、60年代美国 D.20世纪50、60年代日本 E.20世纪80、90年代中国
A.医院建议放弃婴儿的意见是符合道德的,对家庭、父母、社会都有利 B.病儿的存在使父母无余力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享受不到应有的天伦之乐,从伦理角度看,是不道德的 C.患儿对社会毫无价值,在出生不久后让其死亡,比让其活着更人道 D.从我国现有的生命价值观出发,对已存活的"21三体综合征"患儿应尽力照顾和培养他,使其逐渐能料理生活,减轻家庭负担 E.这类患儿长大以后,可以同意其结婚,但不允许其生育
A.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向没有血缘关系者恳求、或利诱其捐出器官 B.捐赠者已达到法定年龄 C.不可付钱给捐赠者,但可给捐赠者在手术与住院期间所受到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 D.捐赠者应符合伦理、医学与心理方面的捐赠标准 E.可接受未成年人捐献的器官,但应保证其身体不受严重影响
A.胚胎是人类的生物学生命没必要对之尊重 B.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必须考虑安全性 C.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必须考虑有效性 D.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必须防止商品化 E.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必须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A.安乐死是变相杀人,与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背道而驰 B.死生有命,个人不能自作主张 C.医生不可杀人 D.人有生的权利,任何时候都不能主动促死,否则有违人道 E.不可逆病情诊断难以把握,而且由此会使病人失去自愈等机会
A.医生通过人工授精的手术治疗、补偿丈夫的生育功能,是道德的 B.医院应该让夫妇签订协议 C.家人去医院调查,医师如实告知家人,是道德的 D.通过人工授精所生的子女,应该视为婚生子女 E.丈夫的家人,认为人工授精使自己家的血脉破坏了,是错误的观念
A.1958年 B.1968年 C.1978年 D.1988年 E.1998年
A.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所生的孩子,其众多父母如何定位 B.代孕技术可否允许使用 C.精子、卵子、胚胎可否商品化 D.有严重遗传病的新生儿可否实施安乐死 E.非婚单身女性可否使用相应技术生育孩子
A.供者的意愿 B.医学标准 C.社会标准 D.年龄标准 E.支付能力
A.前者是安乐死对象主动要求;后者是其被动要求 B.前者是安乐死对象的家属主动要求:后者是其被动要求 C.前者是负责医生主动要求;后者是其被动要求 D.前者是医生采取促死手段使安乐死对象安然死去;后者是医生停止抢救甚至放弃一切治疗,任安乐死对象自然死去 E.前者是安乐死对象自己采取促死手段致死;后者是其自己停止一切治疗,被动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