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窦房结周围干扰区 B.窦房结内干扰区 C.窦房折返区 D.窦房结有效不应期 E.心房有效不应期
A.窦房结恢复时间 B.诱发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C.房室结前传文氏点 D.窦房传导时间 E.窦房结不应期
A.裂隙现象 B.蝉联现象 C.跳跃现象 D.拖带现象 E.温醒现象
A.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 B.动态心电图 C.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 D.平板运动心电图 E.心室晚电位
A.房性心动过速 B.窦性心动过速 C.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D.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E.心房扑动
A.S1S2刺激后,S2R间期突然缩短,delta波消失,QRS波群时限变为正常 B.S1S2刺激后,S2R间期突然延长,QRS波群时限不变 C.S1S2刺激后,S2R间期突然缩短,QRS波群时限增宽D.SS刺激后,SR间期不变,QRS波群时限增宽 E.S1S2刺激后,S2R间期突然延长,delta波消失,QRS波群时限变为正常
A.刺激的频率适当 B.刺激的电压较高 C.刺激的电压较低 D.刺激持续的时间较长 E.刺激进入了可激动间隙,使折返中断
A.经房室结慢径路下传 B.经房室结快径路下传 C.发生了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D.经旁路下传 E.在房室结发生递减传导
A.SS猝发刺激或分级递增刺激 B.刺激频率为400~500次/分 C.每次发放刺激脉冲3~15次或更多 D.选择较小的起搏电压10~15V即可 E.选择刺激脉宽10ms
A.心房上区 B.心房区 C.心房下区(过渡区) D.心室区 E.窦房结所在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