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事物 B.数字 C.法则 D.描述
A.用回归方程求得每个人的预测效标分数,将该分数与实际效标分数相比较,获得差异分数D。如果D的绝对值很大,说明测验中可能存在干涉变量 B.根据样本团体的组成分析,找出对照组,分别计算效度,从而找出干涉变量 C.对于欲测团体,根据某些易见的干涉变量将其区分为预测性高和预测性低的两个亚团体。对于预测性高的团体,获得的测验效度会有所提高 D.兴趣就是干涉变量,去掉对兴趣的研究
A.随机抽取若干份测验卷,由两位评分者按评分标准分别给分,然后再根据每份测验卷的两个分数计算相关,即得评分者信度 B.所有的题目看起来好像测量同一特质,但相关很低或为负相关时,则测验为异质的 C.人的多数心理特征,如智力、性格、兴趣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间隔一段时间,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D.系统误差产生恒定效应,不影响信度
A.难度 B.形式 C.信度 D.效度
A.rxx=0.90 B.rxx=0.80 C.rxx=0 D.rxx=1.00
A.测验万能论 B.测验无用论 C.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D.心理测验尚不完善
A.较高的表面效度 B.较好的专家判断 C.较好的外行判断 D.主观性
A.12、5 B.11、4 C.10、3 D.9、2
A.能觉察出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的细小差别 B.懂得合理地分配测验时间 C.常常是各种题型都见过 D.熟悉测验的程序
A.题干问题明确,避免与选项用词一致 B.选项简明扼要,长度相等 C.每题只给一个正确答案 D.选项最好用同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