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裂隙现象 B.蝉联现象 C.跳跃现象 D.拖带现象 E.温醒现象
A.药物治疗 B.射频消融术 C.追踪观察 D.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E.康复锻炼
A.窦性心动过速 B.房性心动过速 C.交界性心动过速 D.室性心动过速 E.室上性心动过速
A.SS猝发刺激或分级递增刺激 B.刺激频率为400~500次/分 C.每次发放刺激脉冲3~15次或更多 D.选择较小的起搏电压10~15V即可 E.选择刺激脉宽10ms
A.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B.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C.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D.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E.交界性心动过速
A.心房上区 B.心房区 C.心房下区(过渡区) D.心室区 E.窦房结所在部位
A.进入房室结的文氏点 B.进入旁路有效不应期 C.进入心房有效不应期 D.进入房室结有效不应期 E.进入旁路的2:1阻滞点
A.窦性心动过速 B.心房颤动 C.心房扑动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房性心动过速
A.210次/分 B.100次/分 C.500次/分 D.260次/分 E.400次/分
A.窦性心动过速 B.房性心动过速 C.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D.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E.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