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休克皮温降低 B.疼痛、肿胀 C.伤口 D.创面 E.伤道
A.纠正休克,抗感染治疗,施行紧急手术和清创手术,作好伤员后送准备 B.康复工程 C.自救互救、寻找伤员、急救处置,如通气、包扎、止血、固定、搬运 D.实施大、中型功能恢复性手术、对下级医院实施技术支援 E.对伤员实施复苏、抗休克等,联系伤员后送
A.放烧冲复合伤 B.放烧复合伤 C.放冲复合伤 D.烧放冲多发伤 E.烧冲复合伤
A.手指清除口腔内阻塞物 B.托起下颌 C.环甲膜穿刺 D.气管插管 E.气管切开
A.静脉切开建立输液通道,输入平衡液1000ml,交叉配血 B.腹部B超或CT检查,明确损伤脏器 C.查血、尿常规和淀粉酶,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 D.收缩压上升至90mmHg后送手术室剖腹探查 E.抗休克的同时送手术室剖腹探查
A.挤压伤是挤压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同一疾病的两个发展阶段 B.挤压伤在上肢前臂及下肢最常见,受压部位肿胀,感觉迟钝,运动障碍 C.出现以肌红蛋白尿、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和急性肾衰等为特征的综合征 D.肢体受压12小时以上可发生功能障碍 E.一经诊断,立即施行肢体切开减张术,并切除坏死肌组织
A.骨盆粉碎性骨折 B.会阴部撕裂伤 C.重度失血性休克 D.代谢性酸中毒 E.闭合性腹部伤(腹内脏器损伤?)
A.严重的腹部贯通伤或闭合性腹部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B.多部位、多脏器损伤合并大血管损伤,用常规方法难以控制的出血 C.ISS评分≤16分者 D.生理指标: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pH<7.30,血乳酸>5mmol/L,BE<-15 E.体温<35.5℃,凝血功能障碍,PT>19秒,PTT>60秒
A.术后1~2天,创面清洁,肉芽健康,渗液少 B.术后4~7天,创面清洁,肉芽健康,渗液少 C.术后8~14天,感染控制,创面清洁,肉芽健康,渗液少 D.术后超过14天,感染控制,使老化伤口转变为新鲜伤口 E.术后超过20天,感染控制,创面缩小
A.20%一氯胺乙醇溶液或1:10次氯酸钙悬浮液 B.二巯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和二巯丁二钠 C.急救针,无急救针时,按中毒程度肌注阿托品和氯解磷定 D.肌注或静注对二甲氨基苯酚,或吸入亚硝酸异戊酯,静注25%硫代硫酸钠 E.具有中枢作用的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氨基甲酸酯类药物毒扁豆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