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B.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C.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阻滞 D.室性逸搏心律 E.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
A.PR间期恒定 B.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C.房室传导比例可为3:2,4:3 D.房室传导比例可为2:1 E.预后较好
A.PR间期恒定,QRS波群突然脱落 B.PR间期逐渐延长,QRS波群脱落 C.长RR间距<2倍短RR间距 D.RR间距逐渐缩短,直至一次长的间距 E.长间距后第1个RR间距大于长间距前的RR间距
A.窦房结 B.结间束 C.房室结 D.Bachmann束 E.束支水平
A.成人PR间期>0.20s B.老年人PR间期>0.22s C.同一患者心率相同时PR间期延长>0.04s D.如果QRS波群形态无异常变化,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一定在房室结或希氏束 E.QRS波群形态畸形,房室传导阻滞部位多位于希浦系统
A.3:1阻滞提示阻滞部位在双束支水平可能性大 B.当伴逸搏形成不完全性房室分离时,心室夺获的PR间期固定不变,则为二度Ⅱ型 C.可以是二度Ⅱ型,亦可以是二度Ⅰ型 D.属于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E.药物亦可引起3:1房室传导阻滞
A.P波与QRS波群无关 B.无QRS波群脱落 C.PR间期恒定,间断出现QRS波群脱落 D.房室传导比例常为3:1~4:1 E.房室传导比例不会出现3:2或4:3
A.心室漏搏后的第一个PR间期不恢复反而延长 B.RR间距进行性缩短 C.PR间期延长无一定规律 D.心室漏搏前的PR间期意外地延长 E.出现连续2次心室漏搏
A.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 B.可见心室夺获 C.部分P波与QRS波群无关,心室率大于心房率 D.QRS波群形态可为室上性,亦可宽大畸形 E.部分P波与QRS波群无关的原因是由于干扰所致
A.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B.合并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C.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D.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干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