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自发性狼疮小鼠模型是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机制的重要工具 B.狼疮小鼠模型QTLs主要集中于1、4、7和13号染色体 C.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密切相关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主要为Ⅱ类和Ⅲ类基因 D.人类白细胞抗原-B8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的独立危险因素 E.PTPN22同样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风险基因
A.指基因组中频率大于1%的单个碱基变异 B.人类基因组中单核苷酸多态性总数大约为1.5×10个 C.人类DNA序列变异约90%为单核苷酸多态性 D.单核苷酸多态性在编码区的分布要明显高于基因的其他区域 E.单核苷酸多态性不以DNA片段的长度变化作为检测手段,而直接以序列变异作为标记
A.90%以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为阳性 B.强直性脊柱炎的群体发病率与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的阳性率呈正相关 C.强直性脊柱炎在不同种族中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D.强直性脊柱炎表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 E.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度>70%
A.为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蛋白β链70~74位点的特殊氨基酸序列 B.共同表位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有很强的相关性 C.编码共同表位的等位基因之一*0405主要在白种人群中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 D.共同表位主要与抗瓜氨酸蛋白抗体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 E.共同表位与环境(如吸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类风湿关节炎发病风险明显增高
A.MHC2TA B.PADI4 C.IRF5 D.PTPN22 E.CCR6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人工诱变 D.染色体片段缺失 E.基因转座
A.HLA-DRB1 B.HLA-B27 C.C1q D.IL-23R E.ARTS1
A、类风湿关节炎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强直性脊柱炎 D、系统性硬化 E、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A.关联分析基于病例与正常对照组遗传标记的等位基因频率不同而设计 B.病例对照研究为遗传关联分析的常见类型 C.病例对照研究中最主要的混杂因素来自于人群分层 D.传递不平衡检验是以连锁为基础、以患病同胞为对照的关联性分析 E.传递不平衡检验不适用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A.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0801和DPB1*0201与少关节型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强相关 B.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0801还与类风湿因子阳性的系统性幼年特发生关节炎易感相关 C.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04同样为幼年特发生关节炎主要易感位点 D.PTPN22和IL2RA与幼年特发生关节炎发病相关 E.人类白细胞抗原-B27可能为幼年特发生关节炎的易感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