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良好,注册会计师可以更多地在期中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B.注册会计师在确定何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需要考虑能够获取相关信息的时间 C.如果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为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资产负债表日前适当日期为截止日实施函证 D.对于被审计单位发生的重大交易,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期末或期末以后实施实质性程序
A.如果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被审计单位没有识别的重大错报,通常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这些缺陷与适当层次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沟通 B.如果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某项认定存在错报,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评价相关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时予以考虑 C.如果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未发现某项认定存在错报,则注册会计师可以得出控制运行无效的结论 D.如果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未发现某项认定存在错报,这本身并不能说明与该认定有关的控制是有效运行的
A.如果拟信赖以前审计获取的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询问程序获取这些控制是否已经发生变化的审计证据 B.如果拟信赖的控制在本期发生变化,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前审计获取的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是否与本期审计相关 C.如果拟信赖的控制在本期未发生变化。注册会计师可以运用职业判断决定不在本期测试其运行的有效性 D.如果拟信赖的控制在本期未发生变化,控制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本次控制测试与上次控制测试的时间间隔越短
A.对性质上的偏差展开进一步调查 B.对某些层次上具有可预期关系的数据进行分析 C.对幅度上的偏差展开进一步调查 D.从样本量的角度考虑测试范围
A.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数量 B.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包括抽取的样本量 C.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包括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 D.进一步审计程序范围是指注册会计师何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A.控制环境 B.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C.在期中对有关控制有效性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程度 D.拟减少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A.针对旨在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每次审计中测试这些控制 B.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可以代替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测试 C.如果认为仅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无法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了解内部控制 D.若预期控制无效,则无须实施控制测试
A.当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测试为主时,应当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更高的保证水平 B.根据特定控制的性质选择所需实施审计程序的类型 C.询问本身不足以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应当与其他审计程序结合使用 D.考虑测试与认定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控制
A、具体应对措施 B、实施更多的控制测试 C、扩大控制测试的范围 D、总体应对措施
A.实质性程序应当在控制测试完成后实施 B.应对舞弊风险的实质性程序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实施 C.针对账户余额的实质性程序应当在接近资产负债表日实施 D.实质性程序的时间安排受被审计单位控制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