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μg/ml B.3.1μg/ml C.4.1μg/ml D.5.5μg/ml E.6.0μg/ml
A.5%~10% B.10%~20% C.20%~30% D.30%~40% E.40%~50% F.50%~60%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结合反应 D.水解反应 E.分解反应
A.稳态的达峰时等于单剂量给药的达峰时 B.稳态的达峰时大于单剂量给药的达峰时 C.通常以达坪分数为标准计算蓄积系数 D.稳态时,一个给药周期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等于单剂量给药曲线下的总面积 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仅与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有关 F.已知吸收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和给药间隔可求出达坪分数和体内药物蓄积程度
A.泡腾片 B.口含片 C.舌下片 D.肠溶片 E.分散片
A.脂溶性药物血中游离药物浓度降低 B.血-脑脊液屏障发育不完善,脂溶性药物易分布入脑 C.游离药物量增加而使药物作用强度增加、半衰期缩短 D.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被稀释而使药物浓度降低,使受体部位的药物浓度降低 E.若有酸中毒、高胆红素血症等更降低药物与白蛋白的结合,导致药物中毒 F.细胞内液较少,药物在细胞内浓度较成人高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水解反应 D.结合反应 E.碘化反应 F.聚合反应
A.一般采用成年、健康动物 B.首选动物应与药效学或毒理学实验所选动物一致 C.尽量在清醒状态实验,整个研究过程最好从同一动物多次采样 D.创新药物研究应选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动物实验 E.一般受试动物采用雌、雄各半 F.口服给药可选用大鼠、兔、狗、猴等动物进行实验
A.群体药动学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因素描述个体间的药动学差异 B.固定效应指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等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 C.随机效应包括个体间和个体自身变异 D.个体自身变异是指研究人员、实验方法及患者自身随时间的变异及模型误差等 E.个体间变异用ε表示,其方差为σ2
A.-OH B.-NH2 C.-CH3 D.-COOH E.-S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