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农业用水区域 B.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 C.运河 D.重要渔业水域
A.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 B.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 C.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和臭氧 D.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颗粒物和铅
A.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 B.体现污染治理思想,主要反映出建设项目建成后所使用的资源量及产生的废物量 C.容易量化,既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D.数据易得
A.制定政策 B.制定法律 C.制定计划 D.建设项目
A.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B.1989年《环境保护法》 C.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D.2002《环境影响评价法》
A.通过设计资料 B.现有的“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为基础 C.类比调查 D.历史数据统计法
A.环境评价 B.环境标准 C.环境管理 D.环境基础设施
A.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类比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 B.在采用类比法的时候,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 C.物料恒算法,由于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结果最能体现实际情况,一般对结果不需修正 D.资料复用法一般在评价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的评价中使用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瑞典
A.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1)判断功能、(2)预测功能、(3)选择功能、(4)导向功能。 C.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环境监测技术、污染物扩散规律、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影响、自然界自净能力。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促进法,可以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