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多巴酚丁胺 B.去甲肾上腺素 C.间羟胺(阿拉明)和多巴胺 D.异丙肾上腺素 E.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
A.5% B.5%~10% C.10%~20% D.20%~40% E.大于40% F.大于50%
A.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 B.防治各种类型的休克,如出血、创伤、烧伤中毒和感染或手术麻醉期低血压 C.扩充血容量,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功能 D.补充血容量,维持胶体渗透压,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电解质,纠正休克产生的酸中毒 E.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
A.血压情况 B.心率情况 C.尿量情况 D.神志情况 E.休克的类型和阶段
A.正常时为0.1,0.2~0.4以上时为休克,1.2以上为重度休克 B.正常时为0.2,0.4~0.6以上时为休克,1.4以上为重度休克 C.正常时为0.3,0.6~0.8以上时为休克,1.6以上为重度休克 D.正常时为0.4,0.8~1.0以上时为休克,1.8以上为重度休克 E.正常时为0.5,1.0~1.5以上时为休克,2.0以上为重度休克
A.长期禁食和长时间的胃肠外营养 B.肠黏膜屏障的破坏 C.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D.饮食长期缺乏纤维素 E.局部与全身免疫功能下降
A.给氧 B.纠正酸中毒 C.应用强心剂 D.控制补液量 E.应用呋塞米
A.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和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 B.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血液主要通过直捷通路或动静脉短路回流 C.微血管扩张,微动静脉间分支开放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淤滞,血流速度缓慢 D.血流缓慢及促凝因素导致血管内凝血,进一步加重组织缺血、缺氧 E.微静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使血浆大分子或红细胞渗出
A.有诱发休克的致病因素存在 B.原有高血压者的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50%以上 C.意识异常,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试验阳性(指压后再充盈时间>2秒),黏膜苍白或发绀 D.脉搏细速>100次/分,尿量<20ml/h或无尿 E.收缩压<10.7kPa(80mmHg)、脉压<2.67kPa(20mmHg)
A.精神状态 B.皮肤温度 C.脉率 D.血压 E.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