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52年 B.1972年 C.1982年 D.1992年
A.理解 B.诱导 C.适量 D.适度 E.开导
A.医生不应施手术,因为没有人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B.主刀医生已把不施行手术抢救可有发生的后果告知他的伙伴,如抢救不成功,医生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C.主刀医生代表患者亲人签字,表现了医生以病人利益为重、无私无畏的高尚医德精神 D.以上三点都符合抢救重危病人的道德 E.以上除B点,其他几点都是符合医学道德的
A.仅从个人兴趣或追逐个人利益出发选择研究课题是不道德的 B.居里夫人把氯化镭包在自己的前臂上观察镭对人的皮肤的烧伤状况,表现了崇高的道德 C.由个人完成发明创造的时代,已经同爱迪生一去不复返了 D.1969年至1981年的12年间,年轻的心脏病研究者约翰·达西博士共编造假论文100篇以上 E.尸体解剖有利于医学的发展和总结医疗经验
A.医师 B.病人 C.药师 D.家属
A.医生对物理、化学等检测诊断手段的依赖性 B.医院分科越来越细,医生日益专科化 C.医患双方相互交流的机会减少 D.医生降低了对患者的重视 E.医患交流中出现了屏障
A.市场经济体制 B.小农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体制 D.商品经济体制
A.有利原则中的努力使患者受益的要求 B.有利原则中的努力预防难以避免的伤害 C.有利原则中的对利害全面权衡,选择受益最大伤害最小的行动方案 D.不伤害原则中的不应发生有意的伤害 E.不伤害原则中的不给患者造成本可避免的各种损害
A.临床医学决策同时也是伦理判断 B.医学上可能做的,不一定在伦理上是应该做的 C.市场经济对医学实践的正、负效应并存 D.生命神圣论与生命质量论的冲突 E.传统医德规范与现代医德观念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