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内分泌调整 B.降低外周阻力 C.调整自主神经功能 D.纠正高血压危险因素 E.血管运动中枢适应性改变
A.缓解期要注意控制体重 B.运动诱发哮喘者应避免运动锻炼 C.非发作期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时期 D.发作期主要是协助改善呼吸道痉挛状态 E.有氧运动特别注意要有充分的准备和结束活动
A.口服降糖药物 B.运动疗法 C.饮食控制 D.胰岛素治疗 E.糖尿病教育
A.放松 B.缓慢呼吸 C.抬臀呼气法 D.暗示呼吸法 E.膈肌体外反搏呼吸法
A.以运动疗法为主控制血糖 B.以饮食控制为主控制血糖 C.以运动疗法和饮食控制为主,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 D.以胰岛素治疗为主,同时配合饮食疗法,适当运动锻炼 E.以运动疗法和饮食控制为主控制血糖,无效时应考虑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增敏剂
A.控制危险因素 B.运动能力达到4~6METs C.上下1~2层楼而无症状和体征 D.缓慢间断行走100~200m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E.待体力活动能力及心血管功能改善并提高后,鼓励患者选择适当的竞技性运动
A.仰卧位作两下肢屈髋屈膝,两膝尽量贴近胸壁的训练 B.仰卧位,腹部放置沙袋作挺腹训练(腹部吸气时隆起,呼气时下陷) C.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口前10cm处,吸气后用力吹蜡烛,使蜡烛火焰飘动 D.采用口径可以调节的呼气管,在患者可接受的前提下,将吸气阻力增大 E.用两个有刻度的玻璃瓶,装入水。将两个瓶用胶管连接,在其中的一个瓶插入吹气用的玻璃管,另一瓶插入一个排气管,用吹气管吹气,使另一个瓶的液面提高30mm左右
A.有氧训练 B.医疗体操 C.控制体重 D.控制环境诱发因素、 E.逐步增加与过敏原的接触
A.吸气训练开始训练3~5分钟/次,3~5次/天,以后训练时间可增加至20~30分钟/次 B.吸气训练采用呼气管,吸气阻力每周逐步增加-2~-4cm水柱 C.腹肌训练腹部放置沙袋,开始重量为1.5~2.5kg,以后可逐步增加至5~10kg,每次训练5分钟 D.吹蜡烛法每次训练3~5分钟,休息数分钟,再反复进行 E.吹蜡烛法每1~2天将蜡烛与口的距离减小,直至减到10cm
A.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射血阻力相对增高 B.胰岛素受体敏感性降低,葡萄糖耐量降低 C.血容量减少,导致每搏量和心输出量降低 D.横膈活动降低,排痰困难,容易合并坠积性肺炎 E.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及焦虑情绪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