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行为都可以由法院主动干预,进行审查 B.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行为都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其撤销权的行使有时间限制,而在无效民事行为中,不存在相关限制 D.可撤销民事行为被依法撤销后,其法律后果与无效民事行为相同
A.一方以欺诈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他人订立的纯获利益的合同 C.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D.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A.有效 B.无效 C.可撤销 D.效力待定
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 B.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D.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A.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B.债务人向债权人请求延期履行 C.未成年债权人的监护人在一次事故中遇难,尚未确定新的监护人 D.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
A.自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 B.自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0日 C.自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20日 D.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0日
A.无效民事行为,因为张某购买地毯的动机没有实现,其意思表示不真实 B.可撤销民事行为,因为张某购买地毯的目的存在重大误解 C.有效民事行为,因为张某购买地毯的目的存在重大误解 D.有效民事行为,因为该行为的效果与单位分房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甲临终立下遗嘱:“我死后,我的全部财产归大姐” B.甲、乙双方约定,若乙将与甲有宿怨的丙殴伤,甲愿付乙酬金5000元 C.甲因妻子病重,急需医药费,遂向乙筹款。乙提出,可按市场价买下甲的祖传清代青花瓷瓶,甲应允 D.甲要求乙为其债务提供担保,乙拒绝。甲向乙出示了自己掌握的乙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证据,并以检举相要挟,乙被迫为甲出具了担保函
A.1990年2月8日 B.2008年2月8日 C.2008年10月31日 D.2009年10月31日
A.原告2年后才向法院起诉,诉讼时效已过 B.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从伤势确诊时开始计算,因此诉讼时效未过 C.原告向法院起诉没有超过诉讼时效 D.该案的诉讼时效(非最长诉讼时效)应当从撞车之时开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