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造成国家税款损失30万元以上并且在第一审判决宣告前无法追回的 B.因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行为受过行政处罚,两年内又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C.造成国家税款损失150万元以上并且在一审判决宣告前无法追回的 D.因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行为受过行政处罚,两年内又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在150万元以上的 E.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在50万元以上的
A.若王某两次偷税数额合并计算占当期应纳税额20%以上,则王某的行为构成逃税罪 B.王某的偷税数额尚未达到法定定罪标准,所以王某不构成逃税罪 C.县地税局应依职权追缴王某所偷的税款及滞纳金 D.县地税局应依法移交检察机关处理 E.县地税局应当依职权对王某处以行政处罚
A.抗税罪 B.逃避追缴欠税罪 C.骗取出口退税罪 D.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E.非法出售发票罪
A.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中的票据可以是真票也可以是假票 B.行为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罪 C.有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就构成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D.只要实施了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的,就构成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A.主体必须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 B.抗税数额必须达到1万元 C.抗税数额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法定要求 D.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法定要求
A.两罪都是负有纳税义务的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拒不缴纳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 B.逃避追缴欠税罪的行为人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 C.抗税罪的行为人则是以暴力、威胁的手段,采取公然对抗的方法拒不缴纳税款 D.逃避追缴欠税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而抗税罪是特殊主体
A.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犯罪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而徇私枉法罪的犯罪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 B.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而徇私枉法罪的主观方面可以是过失 C.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客观上都可能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刑事追诉 D.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徇私枉法罪都要求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 E.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要求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而徇私枉法罪没有“情节严重”的要求
A.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属于行为犯 B.行为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C.有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就构成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D.只要实施了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的,就构成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A.10万元;5万元 B.5万元;1万元 C.3万元;1万元 D.1万元;5000元
A.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侵犯的客体是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秩序和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司法活动秩序 B.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C.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D.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工作中接受贿赂而实施本罪的,如果受贿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