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既可以假释,也可以减刑 B.可以减刑,但不能假释 C.可以假释 D.既不能减刑,也不能假释
A.犯罪的对象 B.犯罪的时间 C.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 D.罪过 E.犯罪后的态度
A.无期徒刑的考验期限为15年 B.对于因故意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都不得适用假释 C.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 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A.潘某在有期徒刑服刑期间,成功阻止了他人的犯罪活动,对潘某应当减刑 B.被宣告缓刑的人不适用减刑 C.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后实际执行的期限不能少于13年 D.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该机关所处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E.人民法院依照刑法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5年
A.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 B.判决宣告后,刑法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 C.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罪的 D.刑罚执行完毕以后又犯罪的 E.刑罚执行完毕以后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
A.已满七十五周岁的老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坦白属于我国刑罚从宽量刑政策,并非法定量刑情节 C.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D.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禁止令的执行期限,从缓刑执行之日起计算 B.被宣告禁止令的犯罪分子被依法减刑时,禁止令的期限不变 C.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机构执行禁止令的活动实行监督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A.构成累犯 B.不构成累犯 C.可以适用假释 D.可以适用缓刑 E.执行期间不得减刑
A.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担任国家机关领导职务的权利 B.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以及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剥夺政治权利只可以附加适用 D.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A.前罪和后罪不一定都是故意犯罪 B.前罪和后罪被判处的刑罚可以是管制或拘役 C.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3年内 D.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刑罚执刑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