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明确诊断 B.临床分型 C.病情观察 D.治疗评价 E.预后判断
A.ANA B.ENA C.APLA D.ANCA E.ASMA
A.分选收获率 B.通过测量点的分选细胞的比率 C.从悬液中分辨出的目的细胞的总量 D.通过测量点的细胞与实际收获的分选细胞的比率 E.从一群体细胞悬液中分辨出的目的细胞总量,再经分选后获得到的目的细胞的实际得率
A.NBT是中性粒细胞的一种趋化因子 B.中性粒细胞在杀菌过程中,产生NBT,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是中性粒细胞杀菌能力的重要指标 C.中性粒细胞可吞噬NBT颗粒,吞噬量与杀菌功能成正相关 D.中性粒细胞杀菌过程中能量代谢增强,G-6-PD氧化脱氢,使NBT还原成有色的甲簪颗粒 E.中性粒细胞在杀菌过程中,细菌受损释放NBT,NBT量可间接反映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A.粘蛋白样家族 B.整合素 C.CD44 D.钙粘素 E.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VCAM-1和ICAM-1和选择素家族
是一种含铁25%,相对分子量为650~900KD,直径12~14nm的球形蛋白。
A.气冷氩离子激光器 B.分色反光镜 C.光束成形器 D.光电倍增管 E.透镜组
A.白蛋白 B.异常免疫球蛋白的轻链 C.转铁蛋白 D.异常免疫球蛋白的重链 E.C-反应蛋白
A.该法灵敏度较高、重复性差,C1q不易精制且纯品不容易保存 B.该法灵敏度较低、重复性好,C1q易精制且纯品容易保存 C.该法灵敏度较高、重复性好,C1q不易精制且纯品不容易保存 D.该法灵敏度较低、重复性差,C1q易精制且纯品容易保存 E.该法灵敏度较低、重复性差,C1q不易精制且纯品不容易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