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顺序原则 B.安全的原则 C.功能活动的原则 D.综合治疗的原则 E.逐步、反复的原则
A.频率2~160Hz,脉宽0.1~1ms B.频率1~100Hz,脉宽0.1~2ms C.频率2~160Hz,脉宽0.01~0.2ms D.频率1~160Hz,脉宽2~500μs E.频率1~100Hz,脉宽1~1000μs
A.坐位,足趾踝能背屈 B.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 C.坐位和立位时,膝、踝有共同性屈曲 D.立位,膝伸直,足稍向前踏出,踝能背屈 E.坐位,髋可交替地内、外旋,并伴有足内、外翻
A.干扰电疗法 B.音乐-电疗法 C.共鸣火花疗法 D.调制中频电疗法 E.等幅中频电疗法
A.发音训练 B.语音训练 C.构音器官训练 D.语言节奏训练 E.言语代偿方法训练
A.完全固定的形式 B.协同运动行为 C.最大准确度达到有目的性动作 D.最小能量消耗达到有目的性动作 E.将肌肉以有序性的方式联结在一起
A.趣味性弱 B.介入时机较晚,患者主动参与 C.介入时机较早,患者主动参与 D.介入时机较晚,患者主动参与为主、被动为辅 E.介入时机较早,患者主动参与为主、被动为辅
A.骨折未愈者 B.关节脱位未愈者 C.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者 D.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技能者 E.肌力、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特定级别平衡者
A.阳极下产生中性电解产物、阴极下产生中性电解产物 B.阳极下产生强酸性电解产物、阴极下产生强碱性电解产物 C.阳极下产生强碱性电解产物、阴极下产生强碱性电解产物 D.阳极下产生强酸性电解产物、阴极下产生强酸性电解产物 E.阳极下产生强碱性电解产物、阴极下产生强酸性电解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