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 19世纪后半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杀伤的现代化军事武器产生。早在一战爆发前,英德两

材料 19世纪后半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杀伤的现代化军事武器产生。早在一战爆发前,英德两国就利用科技竞相建造巨型铁甲战舰,军备竞赛日趋火热。战争爆发之后,科学技术更像一股魔幻般的力量把各方都投入到军备竞賽上来,各种军事发明层出不穷。开战之初出现于西线的“大白莎”巨炮和1918年出现的巴黎大炮,是科技与武器研制结合的典范之作。战争后期德国发明的铁路炮。适应了机动与火力的双重需要。作为制造炸药的重要原料“硝酸”,最初硝石法的制造工艺受硝石储量影响。但德国在1913年掌握了合成硝酸技术后,扩军备战占得了先机,也使英法等国对战争进程作出了错误预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出现和飞机在战场的运用,改变了交战双方的战斗方式和作战理论。这么多的先进武器无论是掌握在谁的手里,都必然形成一种“开战即胜利”的暗示。 —— 摘编自余忠剑《科学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答案: 答案:根据材料,19世纪后半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高杀伤力的现代化军事武器。英德两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展开了科技竞赛,...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

在地球长期进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向人们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人类 未来的新能源是什么 自从 1354 年世界上首座试验性质的核电站在前苏联投入使用以来,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已达 400 多个。它主要是用中子轰击铀 235 或钚 233 ,使原子核产生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但是,用于核电站发电的裂变材料也是有限的,有专家估计,依照现行的核电站需要,地球上裂变材料用不到 40 年,因而许多专家认为,人类社会的未来能源将主要是聚变核能。 从太阳发出的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光和热以及氢弹的巨大威力上,我们可以看到氢元素的核聚变反应会释放大量的能量。 据测算,一升水中所含有的氢的同位素 —氘,发生核聚变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 300 升汽油燃烧的能量。这就是说,地球现存的氘等聚变材料可供人灰使用亿万年。所谓核聚变反应,就是在两个氢原子核充分接近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将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同时放出大量能量。但是要使两个氢元素的原子核充分接近,就必须把它们加热到上亿度的高温才能克服相互间的静电斥力。而要使足够多的原子核有发生核聚变的机会,还必须把一定量的上亿度的反应材料约束足够长的时间。这正是受控核聚变研究的难题所在。从科学家们认识到核聚变将成为人类社会有希望的能源以来,已有半个世纪了。在发达国家中,受控核聚变研究已面临着科学上的突破,预计下世纪中示范性的商用核聚变反应堆将会问世。 1. 比较 “核裂变”与“核聚变”,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核反应的条件相同
B.核反应的原理不同
C.都通过原子核反应获取能量
D.核变材料蕴藏量前者少,后者多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