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高中必修(2)《荷塘月色》课堂实录(节选),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导入:我们已经知道朱自清在荷塘上欣赏到了一幅荷花美景。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在中国诗坛上,写荷花的诗句历来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碌的《浣溪沙》,看他写出了荷花怎样的情状? 《浣溪沙·秋风中荷花》…… 师:朱自清笔下月色下的荷花又具有怎样的风姿呢? [B](1)配乐朗读第四段。 (2)课文第4小节写了哪些景色?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作者怎样写的? ①写了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画面很美。 [C]师:感觉怎么样啊? ②教师分析:写景技巧:比喻、拟人、通感(修辞) ③第4小节写荷花的三个比喻,一个拟人。 师:“‘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作者要用裙来比喻叶子呢?” 生:“形状相似,都是圆的。” 师:“那盘子不也是圆的吗?锅盖也不是圆的吗?怎么不说‘叶子出水很高,像盘子,像锅盖?”’ 生:“荷叶和舞女的裙子都很柔美。” 师:…… 生:…… [D]在接下来的授课中教师分时段借助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以及张煌言《舟次中秋》等作品进行拓展延伸。辅助教学。 对上面画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以古代诗文中对荷花的描写引出本课写荷花、荷塘的名篇,导入自然
B. 多媒体使用不当,采用配乐形式朗诵课文会影响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感受
C. 采用讲授法和问答法.且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D. 运用多媒体及补充材料进行拓展延伸,在情境中深化课堂教学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对课文《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设想,回答问题。(画线当时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不拘泥于传统的文本解读,不强化教师的权威,鼓励学生结合文本,结合作者"-3时的处境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做出个性化的解读。 课堂教学由三个环节构成:  [B]一、自由诵读,感知全文内容,感受朱自清的语言艺术 1.诵读你最喜爱的段落:2.品味你最喜爱的句子。  [C]二、深入讨论,走进朱自清的精神世界 问题1:朱自清先生缘何“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请结合文本和你对写作背景的了解,谈谈看法。交流讨论,由第一小组整理陈述观点。  问题2:朱自清先生正在享受月色下的诗意世界,怎么又“突然想起”六朝采莲的事情来了?交流讨论.由第二小组整理陈述观点。  问题3:由我们前面的讨论,你能否从两个“忽然想起”前后,理出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三个荷塘?思考这三个荷塘有什么不同?分别代表了什么?交流讨论,由第三小组整理陈述观点。  [D]三、自由表述,再现心中的荷塘月色。  1.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描述朱自清先生文中“月下的荷塘”及“塘上的月色”。  2.如果你是一个画家,你会用哪一种绘画形式来表现《荷塘月色》,油画?素描?水彩?水粉?水墨? 通过这三个环节,使学生由对语言艺术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对作者精神世界的理性认识,再回归到自己的审美体验。  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的生成性、开放性,在课堂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个性与文本对接,力求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交流的收获,描述的成功,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地方。  关于这段教学设想,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的要求
B. 阅读是学生获得对文本初始体验的重要途径。设计学生自由诵读,尊重了学生的初读体验,使学生实现了与文本真正的对话
C. 这个环节以第一个阅读环节为基础,在学生感知全文后,设计的三个核心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个“突然想起”,把握文脉,顺着朱自清先生的思绪,走近文本的核心,走进朱自清先生的“三重世界”
D. 通过语言艺术与绘画艺术转换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绘画能力。体现了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共性联系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