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通过对下面七年级歌唱课《友谊地久天长》这一课例教学过程的分析,并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友谊地久天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歌唱《友谊地久天长》,表达优美、怀念的音乐情绪,激发珍爱友谊的情感。 2.能够用圆润的声音演唱《友谊地久天长》,基本做到声部均衡、和谐。 二、教学重难点 二声部合唱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一)聆听合唱《友谊地久天长》 教师提出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和情感?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学生聆听后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演唱时注意气息的控制,注意吐音的清晰及后两小节的连贯性。 (二)发声练习 要求:1.吸气要深,连贯地歌唱。节拍、节奏唱准确。 2.每个音发声位置要统一,注意声音连贯、圆润。 3.注意两个声部的协调性。二声部进入要整齐。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做二声部的合唱练习。 (三)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1.分声部学唱 要求:节拍、节奏、音准要准确,咬字、吐字清晰,保持练声时的状态。 教师钢琴伴奏,指导学生练习。 2.两声部合唱 要求:注意保持音准,声部间互相聆听。 教师钢琴伴奏,并随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3.合唱处理 要求:轻声而有感情地歌唱,注意声音的位置及气息的控制,注意声部间的配合及声音的协调性。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师生点评和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表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师生围绕力度、速度、音色、和声等要素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进一步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再次演唱 教师指挥,学生钢琴伴奏。 要求:学会看指挥及聆听钢琴伴奏,歌唱中进一步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内容与感情。 (四)欣赏电影《魂断蓝桥》片段 启发学生对《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曲情感的把握。学生简要介绍电影《魂断蓝桥》的主要内容,教师给以必要的补充。 (五)对比欣赏三拍子、四拍子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教师提示:两首歌曲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谈感受,教师与学生交流。 (六)课后作业 同学自由组合,学唱三拍子或四拍子的《友谊地久天长》,下节课交流。

答案: (1)优点:本教学课例逻辑严谨,教学过程充实。教学目标清晰,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来进行整个课堂设计教学。在新课教授环节能够发...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下面八年级歌唱课《踏雪寻梅》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 【课题名称】《踏雪寻梅》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做到演唱时声音和谐统一,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 2.了解黄自生平,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3.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三、教学难点 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顿音对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歌曲。 四、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首先播放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沁园春•雪》的歌曲录音,并通过投影或电视画面,展现冬雪的美景,使学生在视、听双重感官的作用下,感受冬的圣洁、博大与美丽。在音、画的结合中享受审美,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课主题。 (1)聆听之后可以让学生简述一下初步的感受。 (2)说出歌中所表达的内容。 2.播放歌曲录音《踏雪寻梅》,学生对照歌词认真聆听,并与《沁园春•雪》从下面这几个方面作一些对比:情绪、情感、速度、力度。 3.教师轻声播放歌曲《踏雪寻梅》旋律,有感情地朗诵歌曲的歌词。 师:这首优美的诗词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刘雪庵写的,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4.简单介绍作者:刘雪庵,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毕业后曾从事过救亡歌咏运动。他的作品有《长城谣》《游击队歌》《红豆词》等。 5.多媒体出示歌词,学生在歌曲旋律的音乐背景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师:你们朗诵得真好,老师听着这么美的词,看着这么美的画面,想把它唱出来,你们想不想听呀?(师范唱歌曲) 师:这首词加上音乐是不是更美了?(学生回答)那你们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谁写的吗? 介绍作者:黄自,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等50余首。 6.歌曲学习 请学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唱歌曲,其方法,可采用听唱法或视唱法,其步骤: (1)轻声哼唱高声部旋律,熟悉曲调。(如有些学生直接唱准旋律有困难,也可用“啦”“啊”等方法练唱。) (2)轻声唱歌词(1~2遍)。 (3)练唱低声部旋律。老师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为学生伴奏(2~3遍)。 (4)轻声唱一唱低声部的歌词(1~2遍)。 (5)重点是将两个声部的旋律结合在一起练唱。教师可随时关照低声部的音准,用钢琴助学生一臂之力,达到声部和谐、准确。 (6)填入歌词练唱二声部歌曲(2~3遍)。 (7)教师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 (8)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与演唱情感方面的处理,如:在处理相同歌词反复时可将前两小节唱得轻一些,后两小节唱得强一些,长音还可以做渐强处理。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访,去寻找。“踏”跟“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古至今,梅花都是美好人品的象征,人们都喜欢梅花的那种坚贞不屈,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有很多人以诗歌来赞颂梅花,也有许多的歌曲歌颂着梅花,比如《红梅赞》《一剪梅》等。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课后自己找些歌曲听一听。

答案: (1)优点:本教学课例教学目标清晰,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来进行整个课堂设计教学。通过运用其他音乐表现...
问答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通过对下面九年级歌唱课《同一首歌》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 【课题名称】《同一首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同一首歌》,在歌声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 2.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这三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播放学生三年在校的学习生活)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歌曲 师:歌曲创作于1990年,作为第七届全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2007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中央三台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2.学习歌曲 师: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并且是否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2010年4月14号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帮助灾民渡难关,而最能表现此情此景的就是《同一首歌》。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为玉树加油!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把这首歌深入地了解一下。 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4.学生分组思考 (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 (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生:(略) 师:角落——失意、孤独、无助;感受——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沟通、理解、鼓励;渴望——友谊、友情、真情;主题思想——人间真情。 5.教师有表情地范唱,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在演唱过程中,A段与B段有什么不同的处理? 生:(略) 师:(1)A段节奏舒缓,起音在,旋律起伏不大,B段节奏相对紧凑,旋律起音在1,且有几处是八度、九度大跳。 (2)A段情绪较为平缓,是用叙述的口吻演唱的,B段情绪较为激动,是用呼唤的口吻演唱的。 6.学生跟琴演唱并纠错 提示: (1)句尾长音,时值要足,4记号要唱准; (2)八度、九度大跳时,声音、情绪要有思想准备; (3)演唱时要真诚投入。 7.跟着伴奏演唱一遍 师:歌曲像师长的谆谆教诲,又像同学之间的款款深情,既像充满阳光的母爱,又像儿女敬慕长辈之情,但是歌词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却以充满深情的口吻,表达了人间的真情——浓浓的爱。特别是“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让人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8.师:现在《同一首歌》已经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有多种演唱形式,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不同版本的同一首歌,边听边思考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生:(略) 师:合唱,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wu”演唱第二声部。 (1)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 (2)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3)加入歌词演唱。 9.学生自由讨论构思一种能比较恰当表现歌曲思想感情的艺术处理方式并实践。 10.最后请同学们欣赏由毛阿敏演唱的《同一首歌》。 (三)欣赏并创作 师:即将离开母校,你一定有许多不舍,你想对母校、老师、同学、好友说些什么呢?欣赏完下面这段艺术院校大学生表演的诗朗诵,一定会带给你很多启示。尝试着也创作一段作品,表达一下自己的心声吧! 1.学生讨论并创作。 2.选出代表进行表演。 四、总结 现在这首歌曲已经传遍整个大江南北,歌曲也采用了很多不同的演唱方式,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唱《同一首歌》,回忆往昔,共叙友情,相信这青春的旋律和纯真的誓言,一定会伴随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答案: (1)优点:本教学课例逻辑严谨,教学过程充实。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来进行整个课堂设计教学。通过运用其他音乐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