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分析教师创设的"能追上小明吗?"数学教学情境,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课文的问题情境为: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离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钟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钟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下面是教师创设的情境: 同学们,你们有过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吗?老师认识一个叫小明的同学就有过这样的毛病(出示主题故事): 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离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钟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以180米/分钟的速度去追小明。 你们听到这个故事后想知道什么?待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课文中的两个问题,并指出这是行程问题中的追赶问题。我们先来演示一下追赶的过程。 游戏规则..黑板左侧为家,右侧为学校,"小明"(学生曱)先出发一段距离后,其他学生喊"追","爸爸"(学生乙)出发追赶,追上时其他学生喊"停",游戏结束。 此时课堂非常活跃,游戏进行了两次。第一次"爸爸"速度较慢,当"小明"到达学校时,还未赶上,这一看似失败的情境也体现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另一面。老师及时追问学生,如何才能赶上?大部分学生说"爸爸"要走快一些,也有小部分学生说"距离"太短,还有的说"小明"走得太快。老师此时肯定学生们的观点,然后再来看一看让"爸爸"走得快一些的情况,第二次学生看到了在途中追上"小明"的情况。 第四部分数学教学技能

答案: 老师想通过教材的改编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教师创设的情境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人为编造小明的"丢三落四"有...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