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下面是某教师有关《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片段:  进行集体备课时,大家认为,如果能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去搜集有关鸦片战争时清朝社会各阶级、阶层的表现,从而自己归结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可能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渠道获取史料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评说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课标中的相关知识点,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辩证史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于是,我们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有关鸦片战争的书籍以及和鸦片战争相关的网站。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自己也利用网络等媒体去搜集多方面的素材,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师生共同认真搜集、整理好资料的基础上.讲了“清廷与鸦片战争”一课,对历史新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探索性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展示一组关于鸦片战争的图片,以此揭示课题)一提起鸦片战争,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屈辱”二字,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但作为21世纪的中国青年,今天再次反思这段历史时,除了了解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感受到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屈辱外,更应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鸦片战争会给中国带来耻辱?究竟谁该对中国的战败负责?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现在.我们就从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社会各阶层的表现入手,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探究一:当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道光帝是怎样的一个皇帝?他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如何?他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战败有何关系? 请学生介绍:①道光皇帝勤政节俭;②道光帝有一定的历史责任感;③道光帝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造诣;④道光帝缺乏刚毅的性格,办事不果断,忧郁、迟疑。性格的这一弱点,使其在禁烟时,在“严禁”和“弛禁”之间犹豫摇摆;在战争过程中,又在“主战”与“主和”之间反复无常。  教师引导:“横看成岭侧成峰”.由于大家看1;-1题的角度不同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全面、真实的道光帝。应该说,道光帝虽算不上明君,但也绝非昏君。虽然他对鸦片战争的战败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但这并不能完全归罪于他一人。当时的晚清已经日薄西山,最高统治者不可能抵挡得住这种外来入侵。  探究二:鸦片战争中也涌现出了一批英勇抗英的爱国将领,他们的具体表现如何?能否改变中国战败的结局? 请学生介绍:如陈连升、关天培、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裕谦、陈化成、海龄等英勇抵抗的事迹。但爱国将领的反抗也未能改变中国战败的命运。  教师引导: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  探究三:爱国将领未能改变败局。那广大人民群众有否进行反抗?为何还是无法改变败局?由学生介绍:各地人民自发反抗的情况,如三元里人民抗英,但这种反抗仅是部分地区、部分群众的自发反抗斗争。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鸦片战争不能像后来的抗日战争那样。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获胜呢?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可知清王朝实行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始终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因此不会也不敢发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它的高度专制、极端腐朽、全面落后.注定了其战败的结局。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主归纳得出结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进而得出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问题:请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予以评价。(16分) </p>

答案: 这是一个以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案例。教师通过课前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的探究活动准备,以及课上组织进行...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在探究学习方面,某教师对《走向多极化》一课作了如下教学策略的考虑:在明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认真阅读教科书内容。同时,教师提供相关多媒体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将获取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  教师提出具体探究学习问题,形成一个问题群,问题如下:  第一目:“别了。雅尔塔”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与后果是什么? (2)“八一九”事件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3)讨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第二目:鼎足之势话西方  (4)苏联解体后,美国的对外意愿及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与核心思想是什么?它是如何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 (5)欧洲一体化的过程和影响。  (6)冷战结束后,日本是如何谋求政治大国的?我们将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第三目: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7)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哪些严峻问题?为此俄罗斯政府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8)谈谈你眼中的普京。  第四目:风云际会看东方  (9)发展中国家在当今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0)思考:我国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曲折发展? 围绕学习内容,逐步展示教师与学生制作的教学课件,创设和谐、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充分估计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坚持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师生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教师精选教学资源,思想、心理准备充分。教学采用教师设问、追问,学生提问、质疑,师生互答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适时回放有关资料,及时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思维火花,予以引导和延伸,给予肯定和鼓励。  问题:请对该教师所做的教学策略考虑予以评价。(16分)

答案: 本案例中.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体现出了“三度”:适度、多角度和有梯度,即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紧扣教学的重点、难...
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教师在“1787年美国宪法”一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后多种因素促成了《787年宪法》诞生的史实,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利结构。获得阅读材料和归纳历史事实的能力。 分析、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规律。 掌握两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两党政治对美国的影响,提高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关史料的搜集、整理,尝试不同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老师所提问题的思考。探究及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学会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法。 通过对各类历史资料的研习,评价美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初步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体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试结合有关课程目标的知识,分析其问题,并进行修改。

答案: 【参考答案】(1)“获得阅读材料和归纳历史事实的能力”“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规律”“学会合作和自主探...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