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精读(北京师范大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9
A、郑玄
B、朱熹
C、程颢
D、孔颖达
3、先秦时,“格物致知”的知强调的是人的认知、知觉,强调的是由此得到的知识。
正确答案:√
4、晚明王学有两个特点,空疏和狂热。
正确答案:√
5.4何为“格物”?
1、对格物致知的“格”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本义是“来”
B、“格也”即“至也”
C、“格”和“至”是典型的施受同词
D、仅是“克服”的意思
2、以下哪些大家曾表达过知识的来源是与万物相接()。
A、庄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正确答案:AB
3、“假”有表示去的意思。
正确答案:√
5.5“格物致知”的认知过程
1、从语言哲学的视角来看,从老子开始,物是通过()和()展现出来的。
A、名
B、实
C、情
D、礼
正确答案:AB
2、对于“知”的看法,朱熹承认“格,来也”和“知,接也”的说法。
正确答案:X
3、“名”是“道”和“物”关系的载体,也就是人认识世界人物关系的载体。
正确答案:√
5.6格物的思想进程“取象”
1、“格物”的思想进程的内涵包括()。
A、取象
B、正名
C、明理
D、知类
正确答案:ABCD
2、我们该怎么认识取象的思维()?
A、语言文字得以创造的根本思维
B、认知物的一个基础的行为
C、从具体到概括的过程
D、从殊象到共象的过程
正确答案:ABCD
3、“物”是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
正确答案:√
4、“量”和“度”是施受同词,都是考虑的意思。
正确答案:X
5.7格物的思想进程“正名”
1、下列哪些属于“正名”()。
A、桌之为言卓也
B、椅之为言倚也
C、饼之为言并也
D、以上都是
2、以下哪些是属于从政治层面理解“正名”()。
A、正名誉
B、正名分
C、正名气
D、正名学
正确答案:BC
3、在取象的过程中,物分成“名”和“实”。
正确答案:√
5.8格物的思想进程“明理”
1、先秦时期,理指的是()。
A、平常道理
B、常见事理
C、自然理由
D、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