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下面初中编创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走进西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走进西藏》《青藏高原》《阿姐鼓》等其有代表性的歌曲,了解西藏音乐文化。 2.通过对比西藏的历史与现实,产生进一步了解西藏音乐文化的愿望,喜爱西藏的音乐。 3.演唱《北京的金山上》,能够用藏族踢踏舞的基本舞步边唱边舞。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首先请大家听几首熟悉的歌曲,每个歌曲只听一句或两句,听后请大家分别回答这首歌曲的曲名是什么?是谁演唱的?(播放六个音乐片段) 师生一起讨论、总结:才旦卓玛演唱的《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李玲玉演唱的《北京有个金太阳》;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彭丽媛演唱的《珠穆朗玛》;郑钧演唱的《回到拉萨》;才旦卓玛演唱的《北京的金山上》。 教师:刚才听的都是有关西藏的音乐。今天,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西藏。 (二)简介西藏民族文化 教师:下面我们看一个介绍西藏民族文化的录像短片。 看后,师生一起总结录像短片的内容。 第一,珠穆朗玛峰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第二,藏民有两种原始生活方式:农耕、游牧。 第三,西藏地区是古代文明的集结地:中国、印度、巴比伦。 第四,藏民有四大崇拜:山水、动物、图腾、偶像。 第五,藏民有五种丧葬方式:天葬、土葬、水葬、火葬、塔葬。 第六,藏族人民信奉六字箴言:崦嘛呢吗咪哞,他们经常要念这几个字,它代表西藏人民内心追求的最美好的东西。西藏地区常见的“旌幡”,藏族人手摇的“经轮”和寺庙外的“经轮”都代表人们在念“崦嘛呢吗咪哞”,表现了人们的虔诚。 (三)欣赏、体验西藏音乐 1.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我想请你们听一首歌曲,曲名叫《走进西藏》。请打开课本,边看课本上的《走进西藏》曲谱,边听歌曲。 听完请回答,在听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 学生甲:一片很大的草原,远处有高山环绕,游牧的人骑马放羊。 学生乙:青藏高原非常壮阔,人民非常朴实,非常开朗,歌曲使人听了心情舒畅。 教师:非常广阔的草原,远处雪山能听到回声,无边无际,人骑着马越走越远。 教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出自哪里?是谁唱的吗? 学生:这首歌是电视剧«孔繁森》的主题歌,是李娜唱的。 教师:歌曲的歌词非常简单,只有这样三句:走进西藏,也许会发现理想,走进西藏,也许会看见天堂,走进雪山,走进高原,走向阳光。 简单的词句,非常概括地说了“走进西藏”的深刻内涵,使我们深刻地理解歌词的主题——我们的好干部孔繁森,把他的生命奉献给了西藏,奉献给了西藏人民。 第二部分音乐教学能力 2.欣赏《青藏高原》 教师:请你们再听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有关西藏的歌曲。 教师出示电脑课件《青藏高原》的歌词,播放录音。 教师指挥,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 3.欣赏《阿姐鼓》 教师: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经历,西藏人民也是如此。现在我想请你们再听一首歌曲——《阿姐鼓》。 请同学念一遍这首歌曲的歌词。 教师充满感情地再次朗诵歌词。 教师:阿姐到哪里去了呢?歌词中“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我突然懂得了她”“天边传来阵阵鼓声,那是阿姐对我说话”。 请大家认真、仔细地再听一遍歌曲。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播放录音)。 歌曲中震人心肺的鼓声以及演唱者情绪变化的歌声,诉说着过去的西藏,为我们讲述了那个过去年代——封建农奴制残酷统治下的阿姐和阿姐鼓的故事…… 教师:歌曲的哪一句情绪最为感人? 学生甲:“唔,崦嘛呢吗咪哞”开始声音嘹亮,好像在认真地念经。 学生乙:“从此我就天天天天地找”这一句,“找”字带有哭腔。 教师:几乎是哭泣着唱,过去故事里的阿姐到哪里去了?答案在每个人的心里。 4.学习演唱《北京的金山上》 教师:今天的西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投资开发西藏的地热资源、矿产资源,还有最重要的旅游资源,西藏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演唱《北京的金山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练习演唱歌曲,教师钢琴伴奏。 5.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为歌曲《北京的金山上》伴舞教师:我请几位同学为我们的歌唱伴舞。 学生模仿教师做几个藏族舞蹈——踢踏舞的基本动作,体验藏族舞蹈的风格。 全体同学演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同时请几位同学伴舞。 (四)小结 现在的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大踏步走向现代化,希望将来同学们能够到西藏去看一看,去了解西藏,也许我们中有的人还会为西藏工作、服务。

答案: 这是一堂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初中音乐欣赏课。其显著的特点是:具有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音乐课作为“人文学科”的基...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下列课例进行分析点评。 要求:对教学设计进行客观评价。 多彩的新疆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对我国新疆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通过音乐了解新疆,热爱祖国的边疆。 2.学生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能感受、体验音乐情绪,认识、辨别乐器的音色。 3.学生能够用器乐的形式为歌曲配伴奏。 二、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风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手鼓、碰铃。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的快乐时光时间了,今天,老师特地给大家带来了几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与乐曲,让 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歌曲《新疆好》,同时播放课件。(屏幕上出现一些有关新疆的景物) 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又看了大屏幕上的景物,能说出它歌唱了什么地方吗? 生:新疆。 师:知道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维吾尔族。 师: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学生有的说叫《新疆好地方》,有的说叫《美丽的新疆》,还有的说叫《可家的家乡》等等) 师:噢,这首歌原来有这么多好听的名字,那么,同学们一定会特别想了解一下新疆。 (二)欣赏音乐,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听完后要说出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伴奏乐器又是什么。 1.初听,感受音乐情绪。播放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 (教师可随音乐情绪变化用动作给予提示) 师:谁来说一下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有的说非常欢快,有的说有激情,还有的说热烈奔放等等) 师: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呢? 生:小提琴。 师:为小提琴伴奏的乐器又是什么呢? 生:钢琴。 师:这么好的音乐我真想再听一遍。你们想不想再听一遍? 生:想。 师:好,这一遍希望同学们能够边听边跳,用形体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 2.复听,体验音乐特点,学生即兴随音乐做动作或模仿新疆舞步。 3.了解新疆,拓展知识。 师:接下来我想采访一下同学们,通过聆听、欣赏新疆的歌曲与音乐,能谈谈你对新疆的印象吗? (教师拿着一本卷起的书做话筒,走到学生中间进行采访) (学生有的说新疆不但有好听的音乐,而且有很多优美的舞蹈;有的说新疆的人民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有的说新疆真是一个歌舞之乡,那里一定很美) 师:我国的新疆地域宽广,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在我国音乐史上,新疆音乐有着辉煌的成就,同学们能否说出几首表现新疆的歌曲?能唱两句更好,加上表演最好。 (学生说出《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等,有几名女生还分别演唱及表演了歌曲《达坂城的姑娘》) 师:同学们的演唱和表演很精彩,现在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新疆的歌曲,亲身感受一下这多姿多彩的新疆。你们跟我一起唱起来,好吗? 生:好! 师:今天老师早有准备,特地带来了一首好听的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吧! (三)学唱歌曲 1.欣赏一遍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播放教材配套光盘) 2.教师范唱一遍歌曲。(钢琴伴奏) 3.学生跟老师轻声地模唱歌曲。 4.学生跟录音听唱一遍歌曲。(放录音带) (四)创编实践 师:同学们唱得太好了,你们唱我来跳,好不好? (播放教材配套光盘,教师即兴表演,激发学生演唱兴趣) 师: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跳好吗? (学生参与表演) 师:接下来,我们再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 (展示手鼓、碰铃,学生练习) 分组:全班学生分为三组,一组演唱,二组伴舞,三组伴奏。 (教师钢琴伴奏,三组可交换活动) 师:我们的快乐时光不知不觉过去了,又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同学们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新疆、认识新疆,现在就应好好学习,等长大了自己去亲眼目睹一下我们祖国美丽的新疆。好了,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说再见吧! (播放歌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结束本课。学生伴着音乐走出教室)

答案: 音乐是一种文化,基础音乐教育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多彩的新疆》一课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首先,这节课容量很大,内...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