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某中学的地理课堂上,一位老师这样问一个学生:“今年夏季的七月份,北京下了一场60年一遇的大雨.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你能不能分析下这场大雨的成因?” 材料二一位地理老师这样提问一位学生:“钓鱼岛自古为中国的领土,从钓鱼岛的地理成因上也能证明这一点.你能不能简要的分析下钓鱼岛的成因呢?”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种类型的提问方法?优点是什么?(16分)

答案: 【参考答案】材料体现的是理解提问的方法。理解提问是用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提阅方式,多用于某个概...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关于“城市化”的教学过程,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上海1911、1949、1990年城市用地图。  引导学生质疑: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用地规模有什么变化?2.上海城市用地规模有什么变化?3.它们的变化反映什么趋势?4.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它们的变化是否符合城市化的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师生交流。  教师点评。  教师设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上海土地利用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提问。  教师设疑:城市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 教师点拨。  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教师设疑:城市化的标志中哪一条可用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可用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  多媒体展示习题、学生练习。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承转过渡。  阅读资料:人教版地理必修2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  教师设问:  1.城市化进程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2.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探究。  思维引申。  多媒体展示:上海1911、1949、1990年的城市扩展。  教师设疑:解释上海1911、1949、1990年的城市扩展。  多媒体展示:家乡城镇建设、交通改善图以及住房图等,家乡城市有何变化?城市化中是否产生了一些问题?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堂巩固练习。  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  (1)分析本次教学过程设计的成功之处。(8分) (2)具体说明本节教学内容如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12分) </p>

答案: 【参考答案】(1)①通过多媒体的图像展示,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