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阅读《绿色蝈蝈》一课的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师:课前我们已经布置了预习任务,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简介作者的生平,一个学生讲述法布尔小时候观察昆虫入迷的小故事)  师:你为什么给大家讲这个故事?法布尔的什么精神品质对你产生了影响?  生:法布尔对待生活、对待科学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师颔首表示赞许)  师:我们怎么完成课文的朗读?  (学生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希望师生合作完成。于是,教师和学生以自然段为单位,交替进行朗读)  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思考这篇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生:这是一篇小品文,主要介绍了蝈蝈的外形特征、食物习性等内容。(师予以肯定)  师:作者是如何引出绿色蝈蝈的?(明确:被蝉的哀号声引出)  师:蝈蝈究竟长什么样呢?(投影展示绿色蝈蝈的图片。师一边引导学生观察,一边进行介绍,并用投影打出有关蝈蝈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文字,学生齐读,加以掌握)  师:好,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下面,我们速读课文,将你认为文中最好的语句勾画下来,并简单批注理由。(学生速读,按教师要求完成任务)  生:我最最欣赏文章的第5自然段。  师:你找得太对了!你一定很希望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吧?  (学生朗读)  师:你欣赏这一段的理由是什么呢?谈一谈.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见解。  生:这一段对蝈蝈捕蝉的描写非常精彩。蝈蝈非常勇敢,敢于以小治大。我要是像蝈蝈一样,勇猛无比,那该多好,就不会有人欺负我了。(学生哄堂大笑,发言的学生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教师不置可否,微笑着示意学生坐下)  师:这是他的看法,很有个性,谁还能谈谈你自己欣赏这段文字的理由?(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学生分别说出了“生动传神的语言”“拟人手法的合理运用”“与鹰捕食云雀形成对比”等内容.教师一一肯定)  师:你认为这段文字究竟美在哪里?请用“首先”“其次”的表述方式有条理地进行概括。(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以下对这段教学(节选)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整节课中,学生的活动占据了主要地位.师生成为彼此的倾听者和交流者
B.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较少,对文本内容解读有脱离阅读文本之嫌
C. 在学生介绍作者法布尔之后,教师直接要求学生谈一谈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教师急于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强加给学生.比较生硬
D. 对文本的鉴赏局限于第5自然段,体现了教师抓住重点段落进行重点赏析的教学思想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题。  生活是快乐的  ①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潜游;鸟儿在天空自由地飞翔;马儿在草原上自由地奔跑;浪花在大海里自由地翻滚……它们都是自由的,它们都因此而快乐。  ②当鱼儿失去了水,它开始崩溃;当鸟儿失去了天空,它开始哭泣;当马儿失去了草原,它开始忧郁;当浪花失去了大海,它开始分解……它们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生存的领域,同时它们也因此失去了自由与快乐。  ③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意味着我们已经步入生活的“殿堂”:我们从儿童成长为少年,而我们的快乐也在逐渐减少。那时,快乐就像是那可望而不可即的大洋彼岸,与我们隔海相望。  ④但是,总会有人能够把枯燥无味的生活榨成甜美的“汁酱”。  ⑤正值“忙趁东风放纸鸢”时,几个伙伴在广场上一起放风筝。天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五彩斑斓,仿佛一幅抽象的油画悬挂在天空之中;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时,男孩子们纵身跳入池塘之中,在水中不停地摆动着身躯,游来游去,像是一条条泥鳅在不断地为农民革命事业而奋斗;当菊花盛开之际,无数热爱花的人开始活动了,在人群间、花市上不断寻觅着属于自己的“宝藏”;大雪飘然而至,小孩子们在户外嬉戏来弥补平日里所落下的“空缺”,他们都在于“雪朋友”玩耍。  ⑥想着他们的快乐,望着自己的“负担”,心中倒添了些许快乐。  ⑦我渐渐明白:原来生活并不只是单一乏味,倒是还有一些趣味在其中。  ⑧周日,我们一家三口到了北边的一个大湖旁骑车,在那里有许多垂钓者,他们年龄参差不齐:有二十出头的大学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也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但是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神情都很悠闲。也许他们是为了来寻求一些平静,来寻求一种“孤乐”。  ⑨我们一路上说说笑笑,这不由得令我卸下了心中的包袱,而剩下的只是愉快的谈话。  ⑩这天,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愉快。而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快乐,从而将这种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问题:  请从第④⑤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

答案: 错别字:第④段中,“搾成”应改为“榨成”;第⑤段中,“在于”应改为“在与”。病句:第③段中,“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