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对下列课例进行点评分析。
生命之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理解摇篮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拓宽音东文化视野。
2.通过对人生不同阶段音乐的欣赏,感悟生命的美好,懂得“珍惜青春,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音乐与生命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人从生到死、由喜到悲、从盛到衰等人生的体验都能用音乐的方式来表现,它告诉人们:生命可以消失,但是音乐会永远留存在这个世界上。正因如此,世界上留下了使我们享受不尽的生命之歌。(播放课件《生命之歌》)
(二)设疑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岁?(约78岁)
2.根据年龄的不断变化,可以将人生划分为几个阶段?(幼儿时期、童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年龄划分出自己现在所处的人生阶段。(青年时期)
师:下面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重新走进我们的人生旅程,去回味那些已经被时间冲刷得模糊的温馨记忆,去共同探究那些还未曾经历的激动时刻……
(三)新授课
1.摇篮曲——母亲的歌
师:摇篮曲是人生第一个阶段的音乐,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与期望,曲调亲切温暖,音乐要素上运用较弱的力度、缓慢的速度、平稳的旋律、有规律的节奏、柔美的音色,表现了孩子在母亲的摇篮中平静安祥入睡的情景。母爱是人世间最感人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这段美好时光。下面就让我们聆听一组动人的摇篮曲片段,请谈谈你对这几个作品的感受。
(1)《当孩子降生的时候》——流行音乐
师生交流:这是一首流行风格的摇篮曲,很清新的感觉。由男生演唱的摇篮曲更别有一番风味。
(2)《摇篮曲》——古典音乐(小提琴和大提琴协奏)
师生交流:这是由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协奏。两种乐器像一对母子在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温馨和谐,感人至深。
(3)《槟榔树下摇网床》——广东民歌
师生交流:歌曲清新、柔美。感觉歌曲和曲调很有中国沿海地区的特点。
(4)《摇篮曲》——东北民歌:
师生交流:音调柔和、亲切,很真实,是我们的生活中很熟悉的一段音乐。音乐生动地展示了一幅真实生动的母亲哄孩子的画面。
(5)分组讨论:摇篮曲有什么特点?
曲调:亲切温暖;力度:较弱;速度:缓慢的;旋律:平稳的;节奏:有规律的;音色:柔美的。
(6)评选我最喜爱的《摇篮曲》
师:每个母亲都有自己心中的歌,各种不同的摇篮曲为我们展开一幅爱的图画。我们刚刚欣赏的这四部音乐中,你最喜爱的是哪一首?选择人数最多的音乐可以被配上一组相衬的画面,然后再次完整地欣赏。
(生举手选择)
师:每个母亲都有自己爱孩子的方式,我们应该记住童年的美好时光。下面让我们共同回顾我们曾经的幸福时光
(播放音乐,点击课件,浏览图片)
2.婚礼进行曲——辉煌的人生
师:婚礼进行曲是人生中又一个重要阶段的音乐。它表现出婚礼中神圣、庄严、美好的气氛。它标志着一个新的辉煌阶段的开始,它赋予人生新的意义和使命,从此人生更加成熟,情感更加半富。音乐要素中速度适于行进,力度适中,节奏规整,旋律简单,音色辉煌。作为学生虽然还不能经历这个阶段,但是可以从音乐中理解它的意义。
师:下面就让我们聆听一组婚礼音乐的片段,请谈谈这几个婚礼音乐有什么不同。
(1)婚礼场面——舞剧《鱼美人》选曲
师生交流:欢快的音乐节奏和快速流动的旋律非常美妙,让我们感受到了婚礼的热烈场面。这首舞剧《鱼美人》的选曲,描绘了鱼美人与猎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一幅海底世界中热闹的婚礼场面。
(2)婚礼进行曲——歌剧《皇家婚礼》选曲师生交流:有非常辉煌、气派的感觉。
(3)接新娘——吹奏乐
师生交流:喜庆、热闹,典型的中国婚礼音乐。欢快的节奏让人联想到抬花轿的节奏。
(4)婚礼进行曲——舒伯特作曲(最普及的)
师生交流:很早就听过这段音乐,很多电视电影中都用它作为婚礼进行曲,这个版本也是最为普及的婚礼进行曲。
(5)分组讨论:婚礼进行曲有什么特点?
曲调:亲切温暖;力度:适中;速度:适于行进;旋律:简单;节奏:整齐规整;音色:绚丽辉煌。
(6)评选我最喜爱的《婚礼进行曲》
师:婚礼是人生中最神圣的一个仪式,我们刚刚欣赏的这四部音乐中,你最喜爱的是哪一首?选择人数最多的音乐可以被配上一组相衬的画面再次完整地欣赏。
(生举手选择,播放音乐,点击课件,浏览图片)
3.葬礼进行曲——人生的告别
师:葬礼进行曲是人生的最后的告别音乐,是对人生的挽留,是音乐对人生的最后陪伴和尊重,是对生命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奏响的序曲,它表现了亲人对死者的回忆、神圣的祝愿和无声的叹息,在音乐要素中运用沉重的力度、缓慢的速度、低沉的旋律、行进的节奏、暗淡的音色,把葬礼庄严、肃穆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葬礼肯定是悲伤的,可是葬礼音乐可不都是悲伤的,在它忧伤的旋律中还隐藏着一些其他的东西,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组葬礼音乐的片段,请谈谈你对这几个作品的感受。
(1)葬礼进行曲——肖邦作曲
师生交流:非常沉重、压抑,感觉很痛苦。加重的低音旋律营造出一种沉痛的音乐氛围,令人有窒息感。
(2)葬礼进行曲——贝多芬作曲
师生交流:不像肖邦的版本那么沉重,感觉更像是与死者在进行心灵的对话。
(3)猎人的送葬行列——马勒《第一交响乐》第三乐章
师生交流:中间有《两只老虎》的曲调,虽然有一点忧伤,但有时又有点欢快。因为它讲述了一个猎人死去了,树林中的一群小动物给他送葬的故事。其中兔子和狐狸用脚爪擦拭它们装出的眼泪,因为它们并不是真的悲伤,所以音乐也就有一些诙谐的曲风了。
(4)葬礼音乐——电影插曲
师生交流:感觉不是很压抑,有一点忧伤,还有一点回忆的感觉。这段音乐并没有沉浸在痛苦之中,音乐十分坚定、明朗。
(5)分组讨论:葬礼进行曲有什么特点?
曲调:忧伤;力度:沉重;速度:缓慢;旋律:低沉;节奏:具有行进特点;音色:暗淡。
(6)评选我最喜爱的《葬礼进行曲》
师:死亡在东方人的印象中通常是可怕的、危险的、阴森的,然而在西方的部分国家中对死亡却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刚刚欣赏的这四部音乐中,你最喜爱的是哪一首?选择人数最多的音乐可以被配上一组相衬的画面,然后再次完整地欣赏。
(生举手选择,播放音乐,点击课件,浏览图片)
(四)本课小结
1.总结摇篮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的特点。(播放课件)
2.音乐与生命的关系
师:从诞生的那一刻起,音乐就陪伴着人生每一段丰富的经历。轻柔亲切的摇篮曲倾诉着母亲全部的爱与希望;庄严隆重的婚礼进行曲见证着人生最激动的时刻;沉重肃穆的葬礼进行曲陪伴人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经历了春夏秋冬,跨过了千山万水,生命的感悟,随着岁月的磨砺结成精美的宝石,酿成醇香的美酒,那些美好的记忆仿佛就在昨天……让我们珍爱生命,珍爱青春,用我们精彩的人生去谱写我们的生命之歌!
(五)作业
请根据自己所处的年龄阶段,为自己寻找一首“青春之歌”。
1.体裁:可以是圆舞曲、小夜曲、叙事曲、回旋曲、交响乐等。
2.内容:可以是一个故事、一段情感、一种感受、一个经历、一种思考。
3.要求:先用文字进行描写,再用音乐要素加以说明,最后根据以上条件到音乐中去寻找。
答案:
本课设计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教材的处理精细、得当。首先,教师将教学内容中四种不同风格的、带有对比性的音乐材料压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