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 某教师设计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为的是我们下节课带着问题来更好地学习“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节内容。课前我已经布置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研究,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并讨论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交流,复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教师捎带将原生质的概念和质壁分离所发生的现象进行描述。) (一)分析学生的实验方案 师:现在让我们将各小组针对不同问题的实验设计进行交流。 生(小组1):我们的问题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什么,是水分子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还是溶液从细胞内排出细胞外?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 生(小组2):我们想知道不同浓度的溶液对质壁分离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 生(小组3):我们研究的问题也是不同物质溶液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 ……(8分钟)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说明大家在课前的预习是有效的,但有些小组的实验设计还是有点小问题,刚才别的小组都帮你们纠正了,一会儿做实验时还要注意。 师:(简要说明实验关键步骤)好!现在开始按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分钟) (二)学生独立实验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时,在各小组之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18分钟) (三)实验结果汇报和交流 (四)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问题: (1)从教学活动特点来看,该教师设计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属于哪种类型?(6分) (2)根据该教师的做法,简单谈谈在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准备以及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14分)

答案: 【参考答案】(1)属于探究性实验。(2)准备阶段:①准备好实验材料。尽可能选择与教材要求一致的材料,并确保新鲜。②准备好...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材料. 某教师“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片段: (1)问题情境创设:看似麻花卷的DNA为什么能成为高科技的标志?它是怎么储存遗传信息的?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 (2)出示资料,并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利用了前人的哪些经验和科学成果?这对你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问题2:他们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 问题3: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其对DNA分子结构的研究具有什么意义? (3)出示课本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读取图中的信息,并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观察DNA由几条链构成?这两条链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的方向一致吗?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问题2:DNA的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质构成?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问题3: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位于DNA的什么位置? 问题4:脱氧核苷酸的三个组成成分怎样连接?脱氧核苷酸间又是如何连接的? (4)模型建构,四人小组自备材料合作构建模型,组内、组间合作与交流,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引证所学概念,并引发新的问题探究。 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1:发现组员出错时有什么感受?你对你们的成功(不成功)的经验有什么感想?  问题2:每个小组的DNA相同吗?DNA之间的差异主要在哪里? 问题3:大家的组装方式有什么不同吗? 问题4.你觉得细胞在形成新的DNA分子时会以哪种方式进行? 问题: (1)围绕上述材料内容,谈谈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与作用。(10分) (2)材料中提到的建构DNA双螺旋模型,属于哪一种模型?请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列举两种同类型的模型实例。(10分)

答案: 【参考答案】(1)第一处创设问题情境,以设置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形成DNA分子结构的初步...
问答题

材料: 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可拆卸的DNA模型教具,把模型建构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 (1)初步学习DNA分子的结构。教师通过三维动画展示DNA分子的结构层次.图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本要点。 (2)通过组装DNA模型,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桌面的DNA模型的小零件,猜测一下每一个零件分别代表什么结构。 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DNA分子结构模式图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师要求学生用桌面的DNA模型的小零件组装成脱氧核苷酸,组装好后,互相检查组装出来的模型最多共有多少种脱氧核苷酸。 学生相互检查,相互交流、纠正后得出“共有4种脱氧核苷酸”的结论。 教师再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各组把每个成员做的“核苷酸”连接成DNA。通过教师的提醒,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更正,进而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3)通过观察、比较各组所做的DNA模型,总结DNA分子的共同性与特异性以及碱基数量关系。 问题: (1)该教学设计需要老师很强的课堂组织技能,课堂组织的目的是什么?(8分) (2)简述模型作为直观教具的具体作用。(12分)

答案: 【参考答案】(1)课堂组织的目的在于:①引导和维持学生的注意;②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③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④帮助学...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