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儿”是中古日母字。在不少南方方言中,它的声母是一个鼻音;当它作为“儿尾”使用时,整个字也常常弱化为一个鼻音,并可能改变前面韵母的读音。比如宁波话中,“鸭”(中古入声狎韵字)、“猫”(中古平声肴韵字)二字本念[aʔ]、[mɔ];加了儿尾之后,“鸭儿”、“猫儿”一度念作[ɛn]、[mɛn]。再后来,鼻音儿尾又脱落,于是产生了“鸭”、“猫”的另外一种读音[ɛ]、[mɛ]。了解了鼻音儿尾后,我们可以解释一些看似不合语音变化规律的方言现象。比如以下各种现象中,只有______不能用这一点来解释。
A.宁波话将“麻雀牌”称作“麻 [ʨiã] 牌”,“雀”是中古入声字,读 [ʨiã] 不合音变规律
B.上海话“虾”除 [ho] 外还可读 [hø](常指小虾),“虾”是中古麻韵字,读 [ho] 符合上海话麻韵的音变规律,读 [hø] 不合
C.南昌话称“自己”为“自 [kan]”,“己”为中古止韵字,读 [kan] 不合音变规律
D.北京话“猫”读阴平调,“猫”为浊声母字,应读阳平,读阴平不合音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