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封建的君臣关系趋向瓦解,封建等级制日益败坏,各等级之间的流动日益加剧。礼崩乐坏,下克上,公室衰而私门强大,一些国家的卿大夫逐渐取得了国君的地位。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点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安抚使除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除材料内容之外,战国时期其他领域还有哪些重大变化?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哪些进步性? (3)材料三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该设置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答案: (1)实质问题:西周时期形成的以宗法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度在战国时期趋向瓦解。重大变化:在农业生产领域,铁质工具...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端于唐宋之际的海洋发展路向,表明我国传统社会的运行轨迹开始出现了由“头枕三河、面向草原”到“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历史性转折,到宋代出现了“诸蕃惟市舶仅通”的局面,海上对外贸易极其繁盛。东起日本、朝鲜,西到地中海和非洲东部沿岸,欧洲、非洲、亚洲50多个国家与中国有贸易往来,宋代中国是亚洲一支最活跃的力量,以中国为中心,与欧洲和非洲连接在一起的亚洲多边贸易网络初具规模,指南针在地中海投入使用,大大促进了地中海交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 材料二 据《明实录》载,明太祖朱元璋对中书省说:“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而薄来可也。”又说:“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明成祖说:“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自成化十二年(1476年)正月起至次年三月止,赏赐贡使等项苎丝37 558匹,而全国司库每年额造仅25 741匹。据《皇明世法录》载,明政府下令:“凡将马牛、军需……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物货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后又下令:“片板不许入海……” 材料三 中国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但外部世界却对中国兴趣甚浓。哥伦布航行的目标就是契丹,麦哲伦旅行的主要结果是马尼拉这块殖民地的建立,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之际我国外贸路径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世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朝海外贸易的主要因素。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评述明朝的对外贸易政策。

答案: (1)主要原因:经济重心南移,为发展海上贸易提供了条件;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指南针的应用,为发展远洋贸易提供了保...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思想家“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继而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自有贯通处”。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继而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即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二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三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宋明理学是糅合了哪些思想形成的?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顾炎武是如何批判材料一中的思想的?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的“理性”与材料一中的“天理”有何区别?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反封建方面有何发展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源。

答案: (1)宋明理学是糅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形成的。关于宇宙本原,“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是...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