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前.他布置学生们回家做一个实验。实验分三步,首先测量一次洗手的用水量。先开水龙头洗手,再将洗过手的水倒入到有刻度的瓶中。看看洗手的用水量是多少?第二次洗手时将水龙头开小一些,让水缓慢一点流出,再将洗过手的水倒入有刻度的瓶中,看看用水量是多少?在比较两次洗手的用水量,测算出每次节约的用水量。三天后,上课时老师让学生一起算算,如果每个人平均每天洗4次手,一天、一个月、一年可节约多少用水?全班54名同学一年可节约用水是多少?"-3学生们看到68吨左右这个数字时都惊讶地发出了感叹。 问题:分析老师这样设计教学的合理性。

答案: 【知识点】实践性。【参考答案】老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并参与教学活动.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实践性。倡导思想...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第一框“诚信是金” 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内诚于已,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她履行承诺。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为人诚信,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 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轻易承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我们在没有把握答应别人要求时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一旦有所承诺,我们应努力兑现。 我们所做的大事小事,都要认真面对,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没有大事小事。生活是点点滴滴小事构成的.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 问题:基于上述内容,请你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

答案: 【参考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