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

正确答案:X

3、阴阳本身也具有数学的性质,两者各有内涵,又相对相合。

正确答案:X

7.2确立参照系:西方人如何思考?

1、下面选项中,对于人的理解,何以是可能的?

A、理解对方存在陷阱

B、从心理到理性

C、从同情到逻辑

D、从理由到原因

D

2、下面选项中属于西方人的思考方式的是()。

A、在我之外的事物能被我认识吗?

B、主体的认知如何与被感知的客体一致?

C、认知偏差源于客体还是主体?

D、认知事物与认知人一样吗?

D

3、在本体论上,世界与人是分立的,物质与意识是分立的,客体与主体是分立的。

正确答案:√

7.3术数文化与传统文化略谈

1、()是晚唐著名诗人,作有“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A、范仲淹

B、李商隐

C、杜甫

D、王维

正确答案:B

2、下面选项中对于术数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由山、医、命、相、卜五类

B、山指的是观风水

C、医指的是医术

D、卜指的是占卜

D

3、下面选项中关于占星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占星术起源于古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天体预兆

B、占星术在我国古代成为七政四余论命术

C、占星术起源于古印度人的天体预兆

D、占星术在我国古代成为六政四余论命术

正确答案:AB

7.5“象思维”如何思维?上

1、()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

正确答案:C

2、下面选项中对于“象为象征而非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不诉诸于感官

B、依托于文化的想象

C、不是感知现象

D、是解读象征

D

7.6象思维”如何思维?下

1、汉字“六书”以()为第一,而不是象形为第一。

A、指事

B、会意

C、转注

D、假借

正确答案:A

2、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中,()主要是“造字法”。

A、转注

B、象形

C、指事

D、会意

正确答案:BCD

3、下面选项中属于“象思维”与西方思维的区别的是()。

A、接受抽象

B、拒绝抽象

C、尽力保留具象因素

D、出入更高层次的抽象-象数

正确答案:BCD

4、下面选项中关于“象思维”如何思维的描述,正确的是()。

A、象为象征而非现象

B、不做物象意象之分

C、由物象得卦象

D、由卦象得物象

你可能喜欢

A、朝三暮四

B、呆若木鸡

C、得陇望蜀

D、利令智昏

正确答案:C

3、中国成语好多都有道德说教的意味,因为中国人好讲道德,喜欢追究人的动机和用心。

正确答案:√

5.4成语的思维特性何在?

1、下列()选项不意味着在做事情之前没弄清楚为什么努力,努力是否在合适的场合。

A、悬崖勒马

B、画蛇添足

C、狗尾续貂

D、多此一举

正确答案:A

2、人们对“南辕北辙”现在的理解明显简单化,掩盖了寓言的思维亮点。

正确答案:√

5.5中国成语能与西方思维方式对接吗?

1、()对应的是现在最时髦的“话语权”,“定义即实在”。

A、朝三暮四

B、刻舟求剑

C、瓜田李下

D、指鹿为马



2、()对应于社会心理学概念“获得感”。

A、朝三暮四

B、刻舟求剑

C、华而不实

D、瓜田李下

正确答案:A

3、“瓜田李下”对应的是数学概念,“刻舟求剑”对应的是社会学概念。

正确答案:X

6.1成语为什么能“流传恒久远”?

1、对于“意象言”结构的描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意”指的是道理

B、“意”指的是意思

C、“象”指的是故事

D、“言”指的是文字

正确答案:ACD

2、下面选项中属于典型成语的三要素的是()。

A、深刻的道理

B、久远的历史

C、生动的故事

D、优雅明了的文字

正确答案:ACD

3、对于“意象言”结构的描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意”指的是道理

B、“意”指的是意思

C、“象”指的是故事

D、“言”指的是文字

正确答案:ACD

4、下面选项中属于典型成语的三要素的是()。

A、深刻的道理

B、久远的历史

C、生动的故事

D、优雅明了的文字

正确答案:ACD

6.2“意象言”结构有现代价值吗?

1、论文探讨的学术问题是“意象言”中的()。

A、言

B、象

C、意

D、句

正确答案:C

2、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利益,留住农村人口是对城市生活的最大贡献。

正确答案:√

6.3“意象言”结构里也有思维自觉?

1、在历史上,对“意象言”理论作出清晰表达的是魏晋时期的玄学代表人物()。

A、庄子

B、荀子

C、韩非子

D、王弼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