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化石燃料的利用”的教学实录片段。
学生自由分组后进入学校、社区图书馆,或者上互联网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查阅资料,解决下列问题。
A组:煤是怎么形成的?我国的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B组:石油是怎么形成的?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C组: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环境改善有哪些好处?
D组:化石燃料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又给我们人类惹了哪些祸呢?
E组:请你调查一下,煤、液化气、管道煤气、天然气等的价格。你知道有哪些新能源?
完成时间:上课前一天。
教师对学生调查的内容进行汇总,筛选,修改学生做的PPT。这样做的目的是课堂上展示时可以有的放矢。对于学生的文本摘录,老师用数码相机拍成照片,在课上老师帮助展示。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机“广播教学”:央视《对话》栏目的片头曲)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你们认识这一标志吗?
[学生]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经济频道的《对话》的标志。
[教师]好的,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特殊的对话。在这次特殊的对话中,老师做主持人,你们就是嘉宾和观众!
二、新课学习
(讲述:化石燃料的前世今生)
[教师]大家都知道,化石燃料是当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如果没有它们,可能就没有了我们今天的对话。嘉宾就是煤、石油、天然气,就让他们一一登场吧!
[教师]依次请前三组的一位同学代表为“煤”来讲述一下,它是怎么形成的。
(A组的一名学生进行“学生演示”,结束后A组的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其他两组依次进行)
[百家讲坛(碳):让我欢喜让我忧]
[教师]现在人们对化石燃料的感情是很复杂的,爱与恨交织在一起,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请同学们来谈一谈喜的是什么。
[学生]我们烧菜用的液化气,烧开水用的煤炭、天然气、煤气;中巴车、收割机用的燃油。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用这些燃料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化石燃料让我们欢喜的理由。)
[教师]让我们忧的又是什么?
(D组的一名学生进行“学生演示”,结束后本组其他同学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加强了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除了燃料以外,还生产出许多的化工原料。
(科技之光:新能源)
[教师]按照现在开采速度,你估算大约多少年后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煤将被耗尽?通过估算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计算开采年限:石油——
20.4年,天然气——
63.1年,煤——
92.3年)
[教师]这些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能源,从长远角度看,这些能源迟早会被耗尽的,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学生]应该节约现有的能源,同时加紧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
[教师]我们期待着新的能源出现,我们已经看到了科技之光。氢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已经成为了人类的“能源新宠”。
(E组的学生进行“学生演示”: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的应用前景,不全的教师补充。)
三、结束语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化石燃料的“前世”和“今生”,感受到了它们的无限真情,我们更看到未来能源的曙光。课后,请同学们行动起来,再次走进社区,向身边的人汇报我们的调查成果和今天的学习心得,请他们和我们一起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献一份爱!
问题:
(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与教学环境及地域环境有关?化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2)教师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讲授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答案:
(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环境及地域环境有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条件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