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一】
一张中国游客在卢浮宫前的水池泡脚的照片,曾引来关于国人文明意识的热烈讨论,耐人寻味的是,当人们发现许多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也在同样行事时,就有声音立即“再反思”;为什么外国人可以泡,中国人泡就要背上“低素质”的污名?“别人可以,我为什么不行?”这样的提问方式,显示了国人个体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但放在卢浮宫的语境下,却少了些说服力:景观水池里泡脚,既有碍观瞻,也难言卫生,何况旁边还有禁止戏水的标牌。即便有一些“同道”,充其量证明别人和我都错了,而非我做得对。遇事只逞一己之愿,不求反躬自身,强调个人而忽略他人、强调自己而忽略社会,这样的思维方式,是阻碍国人提升公共意识的重要原因。可叹的是,一些令人反感的陋习,往往被列成与他人无关的个人选择甚至被视为不可侵犯的“权利”。殊不知,走入公共场合,再彪悍的个人权利也有边界,绝非可以随心所欲、“我的地盘我做主”。随着南方很多省份进人“烧烤模式”,公共空间的一些另类纳凉现象渐多,并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图书馆里吃饭、地铁站中遛狗、商场电梯上打闹……这样的“众生相”,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国人在“公共性”上的缺失。
【材料二】
近曰,某市文明办发起了“公共客厅”计划,动员文明示范街的各单位、经营户齐动手,用扫帚、拖把打扫门前所对应的人行道,清除周边的小广告及卫生死角。所谓“公共客厅”,其实就是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公共空间不同于私人空间,比如坐车,公交车就是公共空间,在自己的爱车里可以抽烟,公交车就不行;比如聊天,在家里可以畅所欲言,在图书馆、公园、宾馆、影院,就不能大声喧哗。大声说话固然是你的权利,但安静显然是更多人所需;开车打远光灯看得更清,但对面来车也要有同样视野。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有人在公共空间大声说话、随意接电话等行为。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把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之间的区别搞清楚。
【材料三】
家住某小区的周小姐,每天下班回家都会被堵在入户大堂外挪不开步。因为一到下午,本来就不大的人户大堂,总被三四张麻将桌以及围观者挤得水泄不通:有人跷着脚,有人叼着烟,有时一阵欢呼,有时一声叹息。周小姐即使回到家中,耳边也经常萦绕着“搓麻”的声音^周小姐多次向物管投诉,物管人员也曾要求麻友们要多多照顾邻居的感受,但令周小姐头疼不已的“麻将班子”就像游击队一样,消失一两天又会回来。不过,周小姐更同情隔壁单元的住户,因为那栋楼的1层、2层、14层都有麻将馆,且经常通宵营业。
无独有偶,作为公共空间之一的地铁,情况也不容乐观。市民王女士说:“很多人一上地铁就喜欢堵在门边,有人上下车也不主动让一下。”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方百川在网上留言说,“现在地铁上吃面的、嗑瓜子的、啃鸡爪的,应有尽有,想过周围人的感受吗,谁来管管?’,
【材料四】
“不讲规矩”令很多导游对中国游客头疼不已。说好的集合、出发时间,有人就是不守时,让一车人望眼欲穿;不遵守公共秩序、乱插队、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令旁人侧目;明明强调不要带水果人境,有人就是要“试试运气”,被拦下之后耽误了整个团队的时间……岂止游客,我们身边类似的漠视规则行为,也在屡屡上演,甚至更为夸张。从马路上“组团式闯红灯’’到地铁里的不文明争座,从随地吐痰到景区涂鸦,从大妈们大分贝的“广场舞”到山寨成风,背后无不是规则意识的淡薄。我国是一个重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礼仪之邦,规则意识本是一个勿复多言的传统美德,何以需要从“ABC”补起公共意识这一课?在公共空间,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会产生涓滴成海的叠加效应。当前,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呼吁民众培养公共意识。公共场所是你的、我的、大家的,既属于每一个人,也不属于任何人,自己我行我素,如何指望他人循规蹈矩?只有每个人担起自己的“那一份”,才能为培养公共意识筑牢基座。
【材料五】
XX晨报公众调查中心对1965位市民展开的调查显示,高达95%的受访者感觉身边人普
遍缺乏公共意识。其中,43%的人认为这样的人“非常多”。调查中,53%的受访市民认为原因是一些人“过于重视个人利益,忽略他人利益”,27%的人觉得是因为“缺乏对人的尊重与体谅”,还有20%的人选择“缺乏相应的教育与管理”。在被问到“你最不喜欢的公共空间行为”时,51%的受访市民首选“路人并行挡道”,27%的人坦言不喜欢有人“公交上吃东西”,22%的人选择“轻轨乘客堵门”。此外,“办公室抽烟”也让不少人表示不太能接受。近八成市民承认,在公共场合中忽略过他人感受,其中43%的人直言“应该忽略过,但自己没意识到”。受访市民认为,大家普遍缺乏公共空间意识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具体而言,66%的人担心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19%的人觉得会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疏离与冷漠,15%的人认为会加剧利己主义倾向。另据该报公众服务中心热线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平均每个月都有超过50位市民反映身边人在公共场合不顾他人感受。此次调查中,七成市民称公共意识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城市形象的体现。
请围绕以上资料主旨,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800~1000字。
答案:
【参考例文】筑牢公共意识根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