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前期,由于农村危机加深,令作送动被视为“救治农村”进而振兴国家的一剂方药。国民政府大力推动,乡村建设国体努力倡导,都市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这场运动从原来纯粹的社会运动逐漸向政府政策转变。1935年,合作社由20年代末的1612社增至26224社,社员数由49972人增至1004402人。然而,合作社过度膨胀成对每个合作社照不周,每种业务基融不窄,支持机关矛盾冲突不断,商业机构年利目的成为最大障碍,对合作社的放贷在富裕地区竟争激烈,对贫困地区裹足不前。——摘编自许永峰《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回农村合作运动的新趋向》
材料二
建国初期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10月到1953年,主要是以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到1952年底全国农业互助组织已达到830余万个,参加农户已达到全国人口的40%。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及其巩固阶段。1954年春,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9.5万个、参加农户达170万户,到同年秋,全国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13万多个,到1955年7月巩固下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有65万个。——摘编自吴建新《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化运动的特点。
答案:
特点:
根据“国民政府大力推动,乡村建设国体努力倡导,都市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得出主体多元化;
根据“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