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的重要环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彻底打破了六朝以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的不合理现象。…………这种完全用考试的方法取代过去察举推荐的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主要渠道。………为了給应试者提供学习的条件,京师建立了在国子监指导下的学校系统。几千名学者和学生从各道进入长安,京师到处举办经史的讲习.教育领域的这种活跃气氛必然导致经学解释上的各种矛盾,结果,唐太宗不得不下令编撰正统的经籍注疏,为唐代的儒家经典教育奠定了基础。——据《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等资料整理
材料二
康熙皇帝,在清代诸帝中,是一个最喜欢研究学问的人.他非常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汉族文化传统。凡儒家经典,程、朱著作,乃至历代史书,无不研习。……一心想以古先圣贤及其学术来作厚风俗,正人心的工具.所用大臣多理学家,且都有卓特之行,扬名于一时。—-周谷城《中国通史》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平流进取,坐至公卿”体现的是什么选管制度,并分析其“不合理"之处.概况科举制对当时文化教育事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制度:
九品中正制。
不合理之处:
封闭性:
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无从体现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