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B.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C.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仪礼等事。D.闰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A.“荐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荐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B.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C.“生员”即秀才,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西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D.“学官”是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