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
教学内容:酶的发现和高效性。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3价铁离子的催化效率。
教师活动:分组实验比较与3价铁离子肝脏研磨液对过氧化氢的作用。启发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得出肝脏研磨液中存在某种物质,其催化效率比3价铁离子高,从而引出酶的存在及特性。
学生活动:人人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并由此推测酶与一般的化学催化剂相比具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比较过氧化氢酶和3价铁离子的催化效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前后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能得出实验结论:酶具有高效性。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的教师教学使用了哪种教学策略?试对其进行评析。(2)结合以上材料说说这种教学策略的特征有哪些?

答案: (1)上述材料中的教师使用了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材料中教师使用这种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得...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教师分析教材时,绘制了下面的概念图:

根据材料回答:(1)简要说明概念图的绘制规范。(2)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答案: (1)概念图的绘制规范:①概念图中每个概念是一个专有名词,在一个概念图中只出现一次。②连接两个概念间的联系词应尽可能选用...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材料: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可拆卸的DNA模型教具,把模型建构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1)初步学习DNA分子的结构。教师通过三维动画展示DNA分子的结构层次,图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本要点。(2)通过组装DNA模型,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的DNA模型的小零件,猜测一下每一个零件分别代表什么结构。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DNA分子结构模式图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师要求学生用桌面的DNA模型的小零件组装成脱氧核苷酸,组装好后,互相检查组装出来的模型最多共有多少种脱氧核苷酸。学生相互检查,相互交流、纠正后得出“共有4种脱氧核苷酸”的结论。教师再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各组把每个成员做的“核苷酸”连接成DNA。通过教师的提醒,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更正,进而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3)通过观察、比较各组所做的DNA模型,总结DNA分子的共同性与特异性以及碱基的数量关系。根据材料回答:(1)该教学设计需要老师很强的课堂组织技能,课堂组织的目的是什么?(2)简述模型作为直观教具的具体作用。

答案: (1)课堂组织的目的在于:①引导和维持学生的注意;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③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④帮助学生建立...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