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陆象山主张“心即理”,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朱熹的天人合一是形而上的“天理”体现于人;而陆象山的天人合一是人心即天理C.陆象山主张天人非二,天与人并不分居于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世界之中D.陆象山反对朱子的天理人欲之辨,反对以天理压人欲
A.朱熹明确主张并论证了“理在事先”B.朱熹强调“理”与“气”之间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并认为后者是本C.朱熹所谓“理”的主要内容仍然是指封建道德准则,“理在事先”的主要意思就是把封建道德之理视为事物之本,视为天经地义,故又叫“天理”D.朱熹主张“与理为一”就是使“天理”完全地体现于具体的人,通过修养“存天理,灭人欲”,以达到“与理为一”的一种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
A.金葡菌B.肺炎球菌C.淋球菌D.链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