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的成功之道
1962 年, 山姆·沃尔顿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WAL—MART) 商店, 迄今沃尔玛商店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百货商店。 作为一家商业零售企业, 能与微软、 通用电器、 辉瑞制药等巨型公司相匹敌, 实在让人惊叹。沃尔玛始终保持自己的商品售价比其他商店便宜, 是在压低进货价格和降低经营成本方面下功夫的结果。 沃尔玛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 想尽一切办法把价格压低到极限成交。 公司纪律严明, 监督有力, 禁止供应商送礼或请采购员吃饭,以免采购员损公肥私。 公司在全美有 1 6 个配货中心, 都设在离沃尔玛商场距离不到一天路程的附近地点。 公司建有最先进的配货和存货系统, 能保证商品的进、销、 存管理, 使公司迅速掌握商品进销存情况和市场需求趋势, 做到既不积压存货, 销售又不断货, 加速资金周转, 降低了资金成本和仓储成本。压缩广告费用是沃尔玛保持低成本竞争战略的另一种策略。 沃尔玛公司每年只在媒体上做几次广告, 大大低于一般的百货公司每年的 50—1 00 次的水平。 此外, 沃尔玛也重视对职工勤俭风气的培养。 沃尔玛说: “你关心你的同事, 他们就会关心你。 ”员工从进公司的第一天起, 就受到“爱公司, 如爱家”的店训熏陶。从经理到雇员, 都要关心公司的经营状况, 勤俭节约, 杜绝浪费, 从细微处做起。这使沃尔玛的商品损耗率只有 1 %, 而全美零售业平均损耗率为 2%, 从而使沃尔玛大量降低成本。
请结合材料说明沃尔玛在市场竞争中采取的是何种战略?采取该战略的优势以潜在风险有哪些?竞争失利的窘境——一家百年老厂在家门口遭遇的困境上海蜜饯厂是一家创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百年老厂, 如今陷入了困境, 它生产的各类蜜饯的年产量已从高峰时的 3000 多吨, 下降到 400 多吨, 2005 年亏损额达到 68 万元。
前几年, 广东蜜饯一马当先迅速进入上海百姓家; 随后, 浙江、 江苏、 福建等地的一些蜜饯名品在上海商店也开始纷纷露脸。 遗憾的是, 上海蜜饯厂虽处于市场竞争中, 却没有竞争的意识。 百年老厂看不起外地乡镇小厂的“原始”工艺,对他们善待商家的种种“攻心”、“公关”技巧, 更是嗤之以鼻。 外厂生产的蜜饯外包装很漂亮, 百年老厂却认为“有啥稀奇”。 但就在“不以为然”中, 王中王话梅、 佳宝酒制陈皮等外省市蜜饯品牌, 在上海市场上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 有些还挂起了泰国、 菲律宾等国的“洋牌子”, 唯独上海的土产蜜饯踪影难觅。 上海蜜饯厂产品的市场覆盖率连连下降, 企业效率频频滑坡, 尽管后来该厂也生产起了小包装的蜜饯, 但“后发效应”总要大打折扣, 难以从根本上摆脱竞争失利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