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背景:
某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其井底车场巷道(东半部分)布置如图所示。主、副井及井筒与巷道连接处施工已完成。副井到底后正在进行永久装备,需6个月完成。因特殊原因,主副井贯通工程尚未开始;主井提升系统临时改装已完毕。按合同约定,图示工程要在90天内完成,其中:主副井贯通(经贯通巷)20天;主井至A点(主井绕道,含两个岔点)90天;B点至F点(含等候室)20天;F点至2岔点50天;泵房、变电所及通道(含DE段)70天;C点至l岔点50天。
主井内现有地面抽出式风筒一趟,排水管、供水管、动力电缆各二路,矿井属于低瓦斯矿,车场巷道、硐室围岩稳定。
问题:
1.不考虑对头掘进。试画出车场工程满足工期要求的双代号网络计划图,并指出其关键路线。
2.确定施工高峰时同时施工的工作队个数,并说明各自的掘进线路。
3.如井筒较深,请建立主、副井到底后贯通前较合理的通风系统,并指出其优缺点。
案例分析题背景:
某施工单位的两个施工队分别施工石门两侧东、西大巷,工程进度要求基本一致。两大巷地质条件相仿,地压情况基本相同,均采用相同设计的锚喷网支护。施工4个月后对比抽查两巷道质量检验记录发现,两巷道施工的锚杆数量、锚固力、间排距、布置方向以及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等检查内容均合格。但直观检查发现,西大巷有严重变形,喷射混凝土离层剥落,锚杆托板松动约—半(部分在工作面附近位置),且喷层普遍不平整等现象。用1m靠尺测量,最大凹凸量达320mm。现怀疑锚杆锚固力不足,各抽查检验了20根锚杆锚固力,测得结果如下:
问题:
1.根据直观检查结果,指出西大巷施工质量不符合施工验收要求的具体内容。
2.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东、西两大巷锚杆锚固力试验结果的直方图。
3.计算两队锚固力施工的工序能力指标。
4.根据直方图或工序能力指标,比较两施工队施工能力的差异,说明西大巷施工队锚杆施工技术能力存在的问题(至少两项)。
5.根据前面讨论,指出西大巷施工质量的问题(不少于三项)及其对巷道严重变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