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穷人和富人,谁更应该上名校
众所周知,有名校学历可以大幅提高一个人毕业后甚至是一生的收入水平。但这里仍然有个因果关系问题。一个能考上名校的学生必定是非常聪明的,那么对于他未来的高收入这个结果,我们提出两个假设的原因,一是因为他聪明而获得的,二是因为他上过名校而获得的,哪一个更重要呢?
先假设上过名校更重要,寻找反例,也许一个聪明学生因为种种偶然原因——也许临场没发挥好,也许他更喜欢家乡的大学——能去名校而没有去,他未来还能获得同样水平的收入吗?
两个美国经济学家,期泰西·戴尔和艾伦·克鲁格,考察了将近两万名高校毕业生在毕业10~20年的收入情况。首先很明显,名校毕业生收入更高:一个1976年进入常青藤名校的学生在1995年时的平均年收入是9.2万美元,而对比之下如果他当初上的是个普通大学,收入将只有7万美元。
这个研究的有意思之处在于它考察了那些有本事上名校但是最终去了普通大学的人。在一项统计中,519名学生同时被名校和普通大学录取,结果他们后来的收入是一样的——不管他们当初选择了名校还是普通大学!更进一步讲,只要这个学生有很好的SAT成绩,哪怕因为其他原因被名校拒绝了,他最终的收入还是跟去了名校的学生一样好。
根据这个研究,对聪明学生来说,上不上名校并不重要。你走这条路能成功,走别的路也能成功。这可能是因为社会足够复杂,而市场足够有效,以至于一次没被选中也无所谓。
这个结论似乎成立了。我们能不能再找到聪明学生上名校和不上名校不一样的例子?这些聪明的学生不管上不上名校都能得到高收入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家庭因素在这里起到了多大作用?这个结论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适用吗?最终研究发现,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上不上名校对个人影响巨大,可以说第一步走错,以后想出头就很难了。
这里就有了问题,为什么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上不上名校影响巨大?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到底差在哪儿呢?进一步推测原因,可能与社交能力、找工作时来自家庭的直接帮助、综合素质、想象力等因素有关。调查发现,有条件的家庭根本不会让孩子一门心思考试,他们会想办法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这样的孩子将来显然会有更多机会。
但想象力是个很奢侈的追求。2014年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以基尼系数为标准,收入分配越平均的国家,家长对孩子越强调“想象力”的要求,教育手法越宽松,贫富差距越大的国家,家长越强调“努力拼搏”,教育风格也更独裁。
最终得到结论:如果你的竞争压力不大,有良好的家庭条件提供帮助,你一定有闲情逸致发展想象力;如果家庭条件不好,没有机会得到更多社交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家庭的帮助,将面临考不上名校未来收入就必然偏低的局面,最好还是先考上再想象。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通过不断地质疑、寻找反例,探究新的原因,可以将问题分析得更加细致,得到更加可信的结论,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请根据上述案例及材料从你认为符合逻辑思维规律的某一方面,运用溯因(或回溯)推理列出推理过程、逻辑结构要素并写出推理公式。

答案: 根据上述案例,我们可以使用溯因推理来分析“为什么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上不上名校影响巨大”。溯因推理是一种从结果出发,寻找可能...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