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易于滑滚的材料堆放必须捆绑牢固,高度不得超过2米。 B.片石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米,条石、块石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米,砖块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米,并应平置堆放,互相压叠。 C.用人工堆放袋装材料时,其高度不得超过1.5米。 D.堆放钢板及钢杆件时,其高度不得超过1米,每层应用垫木隔开。
A.当梁段与桥墩设计为非刚性连接,悬臂浇筑梁段混凝土时,应先将墩顶梁段与桥墩临时固定。 B.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应对称平衡。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要求。 C.浇筑混凝土时,每一梁段在浇筑和张拉前后应按设计提供的挠度值进行比较。 D.悬臂浇筑段模板应与前段梁段紧密结合,浇筑混凝土时,可从前端开始浇筑,在根部与前段混凝土连接。 E.悬臂法施工连续梁的梁跨体系转换工作,应在合龙端纵向连续预应力筋张拉、压浆完成后进行。
A.钢丝绳的钢丝有轻微锈蚀、变黑、点蚀麻坑等损伤时。 B.钢丝绳磨损直径差:提升式制动钢丝绳大于10%;罐笼钢丝绳大于15%。 C.钢丝绳受到损坏或其增长0.5%以上。 D.钢丝绳在一个捻距内断丝面积同钢丝绳总截面积之比超过要求的最大数值。
A.路堤高度小于或等于5m时,可按平均堤高的1%~2%预留沉降量; B.路堤高度大于5m时,5m范围内仍按以上规定计算,另计入超过部分平均堤高0~1%的预留沉降量。 C.用级配良好的不易风化块石填筑,并用重型机械压实路堤,预留沉降量可按堤高的0~0.5%取值。 D.路堤高度差在3m以内的地段可按该段堤高的平均值计算预留沉降量。
A.爬模自身的脚手平台、接料平台、吊挂脚手架应安装牢固,并能满足施工要求,在悬空处应张挂安全网。 B.爬模爬升体系应设保险装备。架体提升时,作业人员不得站在爬升的模板或爬架上。 C.用液压前进定作爬模提升设备时,在提升前应全面检查。 D.提升时,除纠偏需要外,油压千斤顶应同步进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