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唐律疏议》的完成标志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最高水平,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B.《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 C.《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保存下来最完整、最早、最具有社会影响的古代成文法典 D.《唐律疏议》对唐代的《武德律》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A.会审公廨是1864年清廷与欧洲列强协议建立的 B.在会审公廨中,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 C.在会审公廨中,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 D.会审公廨设在租界内
A.《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 B.日本法学家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 C.《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 D.《大清民律草案》经正式公布,但未及实施,清王朝即告崩溃
A.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称作自首 B.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 C.自首者可以免罪 D.对于自首如实交待的部分,不再追究
A.九卿会审,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 B.清代会审制度形成了秋审、朝审、热审等比较规范的会审体制 C.清代朝审是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 D.在清朝,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复审程序后,分四种情况处理: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