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网课
在线模考
搜标题
搜题干
搜选项
职称医古文考试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问答题每日一练(2019.01.08)
问答题
第三段: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14),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15),可乎?虽愚夫愚妇,皆知其不可也。及其闻攻则不悦,闻补则乐之。今之医者曰:“当先固其元气,元气实,邪自去。”世间如此妄人,何其多也!
答案:
【注释】
(14)诸:於。介词,到。《仪礼•乡射》:“每一人献,则薦诸其席。&rdquo...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第六段: 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水、泥↑(21);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此为发病之三也。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22)。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於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23),麻痹不仁↑(24),及四肢肿痒拘挛↑(25),可汗而出之↑(26);风痰宿食↑(27),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寒湿固冷↑(28),热客下焦,在下之病,可泄而出之。《内经》散伦诸病↑(29),非一状也;流言治法,非一階也↑(30)。《至真要大论》等数篇言运气所生诸病,各断以酸苦甘辛咸淡以总括之↑(31)。其言补,时见一二;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於《补论》条下↑(32),如辛补肝↑(33),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若此之补,乃所以发腠理,致津液,通血气。至其统论诸药↑(34),则曰:辛甘淡三味为阳,酸苦咸三味为阴。辛甘发散,淡渗泄,酸苦咸涌泄。发散者归於汗,涌者归於吐,泄者归於下。渗为解表,归於汗;泄为利小溲,归於下。殊不言补↑(35)。乃知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也。
答案:
【注释】
(21)水:“冰”的异体字。
(22)“处之&rd...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第七段:然则,圣人不言补乎↑(36)?曰:盖汗下吐,以若草木治病者也↑(37)。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38)。夫谷肉果菜之属,犹君之德教也↑(39);汗下吐之属,犹君之刑罚也。故曰:德教,兴平之粱肉,刑罚,治乱之药石。若人无病,粱肉而已↑(40);及其有病↑(41),当先诛伐有过↑(42)。病之去也,粱肉补之,如世已治矣↑(43),刑措而不用↑(44)。岂可以药石为补哉?必欲去大病大瘵↑(45),非吐汗下末由也已↑(46)。
答案:
【注释】
(36)然则:这样,那麽。
(37)若:此。近指代词。清•王引之《经传释词》...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选自哪里?请简要解析第一段-第十段内容。
答案:
本文选自嘉靖辛丑(1541)步月楼本《儒门事亲》卷二,参校宣统庚戌(1910)上海千顷堂本。文章论述邪气为致病之因、祛邪...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第二段: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呜呼!世无真实,谁能别之?今余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11),所以该治病之法也↑(12),庶几来者有所凭藉耳↑(13)。
答案:
【注释】
(11)诠:说明解释。此用作名词,指文章。
(12)该:包括。
(13)庶几:希...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