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网课
在线模考
搜标题
搜题干
搜选项
职称医古文考试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问答题每日一练(2018.11.21)
问答题
第一段:人身不过表里↑①,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②,里实者表必虚,经实者络必虚↑③,络实者经必虚,病之常也↑④。良工之治病,先治其实,後治其虚,亦有不治其虚时。粗工之治病,或治其虚↑⑤,或治其实,有时而幸中,有时而不中。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⑥,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惟庸工之治病,纯补其虚↑⑦,不敢治其实,举世皆曰平稳,误人而不见其迹。渠亦不自省其过↑⑧,虽终老而不悔↑⑨,且曰:“吾用补药也,何罪焉?”病人亦曰:“彼以补药补我,彼何罪焉?”虽死而亦不知觉。夫粗工之与谬工,非不误人,惟庸工误人最深,如鲧湮洪水↑⑩,不知五行之道。
答案:
【注释】
①过:外乎。
②表实:谓表邪盛实。以下四句言邪实是因,正...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选自哪里?请简要解析第一段-第十段内容。
答案:
本文选自嘉靖辛丑(1541)步月楼本《儒门事亲》卷二,参校宣统庚戌(1910)上海千顷堂本。文章论述邪气为致病之因、祛邪...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第九段:所谓三法可以兼眾法者,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泪↑(50),凡上行者,皆吐法也;炙、蒸、熏、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以余之法,所以该众法也。然予亦未尝以此三法,遂弃众法,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51)。以十分率之↑(52),此三法居其八九,而众法所当纔一二也。
答案:
【注释】
(50)漉(lù禄)涎:使唾液渗出。漉,渗出,润湿。嚏(tì替)气:将...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第五段:今余论吐、汗、下三法,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况予所论之三法,识练日久,至精至熟,有得无失,所以敢为来者言也。
答案:
【今译】
现在我论述吐法、汗法、下法三种治疗方法,首先论述攻治病人的邪气,邪气离去了,元气自然恢复。况且我所...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第六段: 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水、泥↑(21);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此为发病之三也。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22)。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於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23),麻痹不仁↑(24),及四肢肿痒拘挛↑(25),可汗而出之↑(26);风痰宿食↑(27),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寒湿固冷↑(28),热客下焦,在下之病,可泄而出之。《内经》散伦诸病↑(29),非一状也;流言治法,非一階也↑(30)。《至真要大论》等数篇言运气所生诸病,各断以酸苦甘辛咸淡以总括之↑(31)。其言补,时见一二;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於《补论》条下↑(32),如辛补肝↑(33),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若此之补,乃所以发腠理,致津液,通血气。至其统论诸药↑(34),则曰:辛甘淡三味为阳,酸苦咸三味为阴。辛甘发散,淡渗泄,酸苦咸涌泄。发散者归於汗,涌者归於吐,泄者归於下。渗为解表,归於汗;泄为利小溲,归於下。殊不言补↑(35)。乃知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也。
答案:
【注释】
(21)水:“冰”的异体字。
(22)“处之&rd...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