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患者,女性,62岁,全身皮肤红肿、瘙痒1周,发热3天。发病3周前因痛风口服别嘌呤醇,连续服用至发疹后未停用。查体:体温40℃,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脱屑及结痂;颈、腋窝及腹股沟可触及较多肿大淋巴结;两肺呼吸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9.6×10 9 /L,中性粒白细胞百分比28%,淋巴细胞百分比67%,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2%,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38×10 9 /L;肝功能:总蛋白50g/L,白蛋白20g/L,ALT 460U/L,AST 290U/L;肾功能:BUN 13mmol/L,Cr 152μmol/L;电解质:血钠123mmol/L,血钾2.92mmol/L,血钙1.85mmol/L,碳酸氢根16mmol/L;血糖:15mmol/L。该患者初步诊断应考虑为

A.麻疹
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红皮病型银屑病
D.风疹
E.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性,40岁,农民。颜面、胸背部反复发作的红色丘疹、小脓疱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颜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及小脓疱,偶觉瘙痒或刺痛感,数天后蔓延至前胸和后背。当地医院曾诊断过“脂溢性湿疹、螨皮炎、面癣”等,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抗生素软膏、抗真菌乳膏及口服甲硝唑”等治疗,皮疹可好转或消退,但停药后又复发,且无明显的季节性。近1个月来皮疹加重,外用药膏无效。患者平日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发病以来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特殊。专检:面颊、下颏部及上胸背部见大小不等、边界较清的红色丘疹,其上有与毛囊一致的粟粒状脓疱,呈环形排列,周围糠状鳞屑。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0×10 9 /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29×10 9 /L。皮肤组织病理:毛囊口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漏斗部见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及皮脂腺周围有大量嗜酸性、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组织细胞混合性浸润,并在皮脂腺内形成脓肿。脓疱液细菌培养阴性,皮屑真菌镜检与培养阴性,毛囊虫多次检查阴性。依据病史、皮疹特点及辅助检查,本病的诊断为

A.日光性皮炎
B.脂溢性湿疹
C.面癣
D.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E.马拉色菌毛囊炎
单项选择题

患者,女性,50岁。因“颜面部及双上肢出现紫红色斑块、刺痛感一周”就诊。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于左面颊、右上肢出现紫红色斑块、刺痛感,并逐渐扩大。于当地医院输液“消炎”治疗5天,皮疹无好转,且双手背静脉穿刺处出现新的红色结节。患者平日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8℃,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均无异常征象。专检:左眼眶周围及左面颧部、右前臂可见境界较清楚的紫红色斑块及结节,其边缘有针尖状水疱,双手背静脉穿刺处亦见红色结节,皮疹均有触痛。辅助检查:血WBC 1.3×10 9 ,N 89%,ESR 56.0mm/h,尿常规:阴性。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乳头水肿,血管周围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核尘,小血管轻度扩张,内皮细胞肿胀,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该病的皮肤组织病理学特征为

A.早期炎症不明显,仅有真皮乳头层胶原纤维增粗肿胀
B.早期炎症不明显,仅有真皮网状层胶原纤维增粗肿胀
C.早期炎症明显,真皮血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乳头层胶原纤维增粗肿胀
D.早期炎症明显,真皮血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网状层胶原纤维增粗肿胀
E.晚期炎症明显,真皮乳头层胶原纤维增粗肿胀、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
多项选择题

患者,男性,40岁,农民。颜面、胸背部反复发作的红色丘疹、小脓疱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颜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及小脓疱,偶觉瘙痒或刺痛感,数天后蔓延至前胸和后背。当地医院曾诊断过“脂溢性湿疹、螨皮炎、面癣”等,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抗生素软膏、抗真菌乳膏及口服甲硝唑”等治疗,皮疹可好转或消退,但停药后又复发,且无明显的季节性。近1个月来皮疹加重,外用药膏无效。患者平日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发病以来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特殊。专检:面颊、下颏部及上胸背部见大小不等、边界较清的红色丘疹,其上有与毛囊一致的粟粒状脓疱,呈环形排列,周围糠状鳞屑。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0×10 9 /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29×10 9 /L。皮肤组织病理:毛囊口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漏斗部见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及皮脂腺周围有大量嗜酸性、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组织细胞混合性浸润,并在皮脂腺内形成脓肿。脓疱液细菌培养阴性,皮屑真菌镜检与培养阴性,毛囊虫多次检查阴性。本病的诊断依据为

A.好发于男性
B.原发皮疹为毛囊性丘疹、小脓疱
C.皮疹主要分布于面部脂溢性区域
D.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
E.皮肤组织病理为毛囊漏斗部及真皮血管、皮脂腺内有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多项选择题

患者,男性,40岁,农民。颜面、胸背部反复发作的红色丘疹、小脓疱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颜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及小脓疱,偶觉瘙痒或刺痛感,数天后蔓延至前胸和后背。当地医院曾诊断过“脂溢性湿疹、螨皮炎、面癣”等,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抗生素软膏、抗真菌乳膏及口服甲硝唑”等治疗,皮疹可好转或消退,但停药后又复发,且无明显的季节性。近1个月来皮疹加重,外用药膏无效。患者平日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发病以来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特殊。专检:面颊、下颏部及上胸背部见大小不等、边界较清的红色丘疹,其上有与毛囊一致的粟粒状脓疱,呈环形排列,周围糠状鳞屑。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0×10 9 /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29×10 9 /L。皮肤组织病理:毛囊口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漏斗部见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及皮脂腺周围有大量嗜酸性、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组织细胞混合性浸润,并在皮脂腺内形成脓肿。脓疱液细菌培养阴性,皮屑真菌镜检与培养阴性,毛囊虫多次检查阴性。本病可选择的治疗药物有

A.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B.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
C.口服氨苯砜
D.口服雷公藤制剂
E.口服抗真菌药物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