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的分析与诊断不正确的说法是
A.颈椎B.胸椎C.腰椎D.骶椎E.尾椎
A.呈环状B.有前弓C.有后弓D.侧块参与构成E.棘突分叉
A.X 线束是从 X 线管向人体作锥形投射,因此使 X 线影像有一定的放大和变形B.伴影的产生与锥形束有关C.斜射投照会造成影像歪曲失真D.减少伴影的方法是增大靶片距离E.影像放大率与靶片距离成正比
A.离子型和非离子型B.碘制剂和非碘制剂C.血管内对比剂和血管外对比剂D.细胞内对比剂和细胞外对比剂E.阴性对比剂和阳性对比剂
A.影像板上的图像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可永久保存B.影像板上记录的信号为模拟信号C.自影像板上读出的信息为数字信息D.影像板可反复使用E.影像板代替胶片保存 X 线影像信息
A.8~11mmB.12~15mmC.19~20mmD.21~25mmE.26~30mm
A.X 线波长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穿透一切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B.X 线激发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 X 线转变成波长长的可见荧光C.经 X 线照射后,感光的溴化银中的银离子被氧化而析出金属银D.X 线的生物效应是指人体对 X 线有一定的耐受性E.通过测量空气的电离程度可计算出 X 线的波长
A.50%~100%B.100%~150%C.180%~200 %D.200%~250%E.以上都不对
A.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俱佳B.时间分辨力好,空间分辨力不足C.空间分辨力好,时间分辨力不足D.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均不足E.以上都不是
A.直接导入法和生理排泄法B.口服法和静脉注入法C.口服法和灌注法D.口服法和排泄法E.以上都不是
A.B 超B.CTC.透视D.IVPE.MRI
A.电压 120 千伏以上B.小焦点的 X 线管C.可以无滤线器D.计时器装置E.须有高比值隔板配合
A.骨、肌肉、脂肪、液体、空气B.骨、肌肉、液体、脂肪、空气C.骨、液体、肌肉、脂肪、空气D.骨、液体、肌肉、空气、脂肪E.骨、肌肉、液体、空气、脂肪
A.脊柱侧弯B.长骨病变C.胸椎病变D.短骨病变E.关节软骨病变
A.较 CR 拍片速度快B.探测器寿命长C.容易与原 X 线设备匹配D.信噪比高E.曝光量小
A.进行高保真的存储和传输B.高保真地调阅C.图像后处理D.空间分辨力好E.密度分辨率高
A.X 线影像反映的是正常与大体病理的解剖特点B.观察分析 X 线片时,首先应注意投照技术条件C.分析 X 线片时,结合临床的重要性区别“同病异影”、“异病同影”D.为了不遗漏重要 X 线征象,应按一定顺序,全面而系统地进行观察E.X 线诊断是依靠对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的
A.X 线是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B.X 线管为一高真空的二极管,杯状的阴极装着灯丝C.X 线发生的装置主要包括 X 线管、变压器和操作台D.软 X 射线摄影主要用于检查软组织,特别是乳腺的检查E.X 线普通检查包括荧光透视、X 线摄影及软 X 射线摄影
A.钙化B.体液C.神经组织D.脂肪E.软骨
A.1885 年B.1895 年C.1886 年D.1896 年E.1905 年
A.穿透性与荧光作用B.穿透性与电离作用C.穿透性与胶片感光作用D.荧光作用和电离作用E.穿透性与生物效应
A.55kVB.60kVC.65kVD.70kVE.75kV
A.不可转动患者体位B.缺乏客观记录C.不能了解器官的动态改变D.操作不便E.费用昂贵
A.骨骼B.腹部C.头颅D.气管、支气管、肺E.四肢及关节
A.造影检查B.体层摄影C.记波摄影D.放大摄影E.软线摄影
A.X 线穿透人体将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B.接触的 X 线量超过容许的辐射量,就将发生放射损害C.合理使用 X 线,避免不必要的检查,特别是重视孕妇及小儿患者的检查D.主动防护的目的是尽量减少 X 线的发射剂量,选择适当的摄像参数E.被动防护的目的是使受检者尽可能地少接受射线剂量
A.铁B.铅C.铜D.铝E.建筑材料
A.穿透作用B.感光作用C.荧光作用D.干涉与衍射作用E.以上全是
A.骨组织对 X 线衰减最大B.空气对 X 线衰减最小C.不同组织结构对 X 线衰减形成影像对比D.骨对 X 线衰减相当于铅E.密度高,X 线衰减大
A.白细胞数减少B.皮肤烧伤C.肺纤维化D.脱发E.口腔炎
A.乳腺 X 线摄影不适于 35 岁以下的妇女B.女性 40 岁以后,每年做 1~2 次,乳房 X 线扫描是利大于弊的C.育龄妇女应尽量避免接触 X 线和放射性同位素同时遵循“七天原则”D.儿童进行 X 线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性腺和晶体的防护E.带环后妇女第 1 年 X 线检查不超过 2 次,以后每 1~2 年不超过 1 次
A.减少废片率B.为减少照片斑点,尽量增大 X 线照射量C.严格控制照射量D.做好非检查部位的屏蔽防护E.限制检查次数,避免不必要的短期重复检查
A.对脊柱,骨盆的观察不受限B.X 线透视时只要荧光板够亮,无须暗适应C.透视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更高D.可动态观察心脏、大血管搏动E.X 线摄影时用增感屏,可增加辐射剂量
A.穿透性B.生物效应C.电离效应D.感光效应E.荧光效应
A.X 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 X 线强度成反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及厚度成反比B.X 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 X 线强度成反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及厚度成正比C.X 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 X 线强度成正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及厚度成正比D.X 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 X 线强度成正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及厚度成反比E.X 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 X 线的强度反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成正比、与厚度成反比
A.电压为 80~12okVB.焦-片距为 150~180cmC.中心线通过第 3 胸椎水平D.深呼气状态下屏气曝光E.胸部适当前倾,两上臂内旋
A.脑出血B.硬膜外血肿C.脑积水D.超急性期脑梗死E.脑萎缩
A.窗宽越窄,空间分辨力越大B.窗宽越窄,密度分辨力越大C.肝窗一般为窗宽 120~150 HU /窗位 35~ 45 HUD.适当的窗宽、窗位凶机器和所要观察的目标而异E.窗位大小取决于所要观察目标的平均 CT 值
A.扫描架、扫描床和 X 线发生系统B.计算机和数据采集、阵列处理系统C.操作台和图像显示系统D.独立诊断台和独立计算机设备系统E.照相机和其他用于资料的存储设备
A.X 线束为锥形B.可获得人体的容积数据C.使用滑环技术D.扫描框架采用短几何结构E.可进行连续数据采集
A.扫描野÷矩阵=像素大小B.重建显示野直径÷矩阵=像素大小C.设备最小空间分辨率×矩阵=像素大小D.设备最小空间分辨率÷矩阵=像素大小E.以上都不对
A.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物质,所测 CT 值是它们的平均值,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 CT 值B.扫描或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某一种或几种原因而出现的人体并不存在而在图像中显示 出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像C.采样过程中接收到的干扰正常信号的信息D.患者体内不规则的高密度结构和异物所致E.低档 CT 在相邻两种组织密度差别大时出现
A.MPRB.MRAC.SSDD.MIPE.VR
A.包括 CTA、血管造影 CT 和非血管造影 CTB.血管造影 CT 可检出直径小于 0.5cm 的、由肝动脉供血的富血管性肿瘤C.是血管造影和 CT 扫描技术的结合D.是目前检测小肝癌最敏感的检查方法E.以上均对
A.扫描速度快及容积扫描B.扫描速度快及图像后处理C.计算机系统的改变及容积扫描D.探测器的改进及扫描速度快E.容积扫描及图像后处理
A.窗宽B.窗位C.层厚D.像素E.CT 值
A.探测器的进步B.滑环技术C.图像后处理技术D.计算机系统的进步E.其他
A.扫描速度快B.二维或三维成像效果好C.重建速度快D.容积扫描E.单层或多连续扫描
A.断层显示解剖B.高软组织分辨力C.密度差别建立了数字化标准D.螺旋 CT 的多轴多排探测器E.扫描速度快及容积扫描是螺旋 CT 最明显的优势
A.密度分辨率高B.空间分辨率高C.解剖分辨率高D.增强扫描有利于病变定性E.可进行多方位重建
A.显示野 25cm,重建矩阵 512×512B.显示野 25cm,重建矩阵 320×320C.显示野 12.5cm,重建矩阵 512×512D.显示野 12.5cm,重建矩阵 320×320E.显示野 12.5cm,重建矩阵 320×512
A.提高扫描条件(kV 值,mA 值)B.缩短扫描时间C.减小扫描层厚D.改变重建方法E.选择适当的窗宽、窗位下
A.阵列计算机B.准直器C.探测器D.A/D 转换器E.D/A 转换器
A.直接多轴面成像B.化学成像,信息量大C.密度分辨率高D.空间分辨率高E.无碘过敏危险
A.缩短扫描时间B.明显提高空间分辨率C.减少患者接受 X 线剂量D.容积扫描E.减少图像的运动伪影
A.条纹伪影B.杯状伪影C.环状伪影D.帽状伪影E.以上都可以
A.信噪比B.待检物体形状C.待检物体密度D.噪声E.X 线的剂量
A.深呼气末屏气扫描B.深吸气末屏气扫描C.捏捂患者鼻口扫描D.平静口式呼吸扫描E.采用腹式呼吸扫描
A.磁盘容量B.扫描速度C.重建速度D.X 线管容量E.X 线管阳极热容量
A.窗口放大B.PACSC.窗口技术D.旋转方向成像E.三维重建
A.表示每两层重建图像之间的间隔B.扫描范围为 100mm,准直宽度为 10mm,重建间隔为 5mm,将获得层厚 10mm 的图像20 幅C.重建间距大,重建时间延长D.重建间距减少可以改善图像质量E.常规 CT 重建间隔减少将增加辐射量
A.体素是代表一定厚度的三维体积单元B.体素是 CT 图像测量中用于表示组织密度的统一计量单位C.体素是由准直器设定的 X 线束的厚度D.体素是指 CT 断层图像所代表的解剖厚度E.体素是指CT断层图像所代表的解剖厚度
颅脑扫描技术不包括
①CT 鉴别物体空间大小的能力;②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③通常以线对数来表示; ④图像重建的算法是一个重要因素;⑤密度差别小的组织其空间分辨率相应增高。关于空 间分辨率,下面提法正确的是
下列伪影是由致密结构或金属引起的是
CT 准直器位于 X 线管前端的 X 线出口处,其宽度决定
下面对于 CT 螺旋扫描的描述正确的是
下列均为 CT 三维重建技术的有
以下属于离子型造影剂的是
下列不属于对比剂过敏反应的是
高分辨力扫描是
靶扫描是
常规增强扫描与时相扫描说法正确的是
表面遮蔽显示
关于 CT 准直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对常规颅脑 CT 平扫技术的论述,错误的是
临床最常用的磁共振序列是
心脏快速 MRI 成像序列的优点不包括
图像质量与成像参数的关系,下列错误的是
IR 代表
发生共振现象要求供应者和接受者哪种参数一致
MRI 检查的禁忌证为
相位编码将导致 Y 轴上的像素
下列有关核磁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在 MR 仪的主要硬件中,对成像速度影响最大的是
下列 MRI 扫描参数中,不直接影响采集时间的是
舒张期伪门控产生动脉高信号,其 TR 为 1000ms,则心率为
MRI 可提供多种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下列不属于磁共振功能成像的是
为了减少心脏搏动伪影对心脏大血管 MRI 图像的影响,一般采用心电门控技术,应用本法的 TR 时间决定于
下列关于 MRI 对比剂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与 SE 序列相比,FSE 序列的优点是
True-FISP 序列的优点不包括
同一种原子核处在大小不同的外磁场 B0 中,其旋磁比γ大小
用于乳腺检查的影像学技术通常不包括
鉴别脂肪或出血,应该用
MRI 诊断关节疾病的优势主要是
A.准直器宽度大于床的移动距离B.准直器宽度小于床的移动距离C.准直器宽度等于床的移动距离D.准直器宽度与床的移动距离无相关性E.以上都不是
同一组织 T1 与 T2 值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