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当前,以“绿色经济”为核心的经济革命席卷全球,欧、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制定和推进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积极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丹麦,公私部门和社会各界之间的有效合作是其绿色发展战略的基础。在发展绿色大型项目时,在商业中融合自上而下的政策和自下而上的解决方案,有效地促进了领先企业、投资人和公共组织在绿色经济增长中取长补短,更高效地实现公益目标。在这一领域,最为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森讷堡的“零碳项目”,而该项目最重要的一方便是森讷堡的本地企业丹佛斯。2007年,由丹佛斯公司倡导发起,森讷堡市政府、北欧联合银行基金、丹麦能源机构以及包括丹佛斯在内的数家当地企业共同创建了森讷堡“零碳项目”,目标是在2029年之前,通过提高能效并改变能源结构,将森讷堡地区建设成零碳社区。
“在丹麦,我们十分注重公私合营的战略,因为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建设‘零碳’城市,另一方面又能帮助本地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工作以及能够向外展现企业究竟能够做什么。”森讷堡市市长艾斯·尼葛德曾表示。
狮城新加坡正在展开一场由政府主导的建筑“变绿”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让80%的建筑成为绿色建筑。新加坡的绿色建筑计划始于2005年,建设局当时推出了自愿性质的绿色建筑标志(GreenMark)认证,考核的指标包括节能、节水、环保、室内环境质量和其他绿色特征与创新五方面。不过自2008年起,所有新建建筑以及部分既有建筑开始被纳入强制认证的范畴。Green Mark由高到低分为四个评级标准:白金级、超金级、黄金级和认证级,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从35%至15%不等。目前,新加坡获得绿色标志的建筑超过840座,建筑面积共计2500万平方米,占到全国总建筑面积的12%。
“通常来说,认证级绿色建筑的成本比普通建筑大约多0.3%至1%,白金级绿色建筑的成本会增加2%至8%,但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会让这部分额外的成本在2至8年内收回。”新加坡建设局官员介绍。
为了让新建建筑全部成为绿色建筑,新加坡的做法一方面是由政府部门带头,确保超过5000平方米空调面积的新公共部门建筑物达到绿色标志白金评级,以及在出售土地时,规定新工程项目必须达到白金和超金绿色标志评级,另一方面,针对私人开发商,新加坡政府推出“绿色标志建筑面积奖励计划”,超金级绿色建筑可以获得最多1%、不超过25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奖励,而白金级绿色建筑可获得最多2%、不超过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奖励。
在欧洲,挪威是开展自然资源实物核算较早和较系统的国家。挪威统计局的资源环境核算工作与环保部门相互合作,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自然资源和环境核算工作已成为统计工作的优先发展领域,通过对资源和环境核算的深入研究及具体实践,将收集和核算的资源用在对自然资源未来的预测和它们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上。其中,最成功的运用是在一系列能源账目上。自然资源账目为能源需求预测模式、能源政策讨论和混合能源引致的空气污染预测扩散模式提供信息。土地使用账目也被认为是成功的,在对土地使用的协调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从2007年联合国提出“绿色就业”的倡议以来,很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开发绿色项目,加强绿色就业技能培训,刺激绿色消费,发展绿色经济。美国劳工部一直致力于绿色就业技能需求的识别和研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为绿色就业的未来发展做出评估和规划。同时,美国还颁布了绿色就业法,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进行税收减免,并提供资金支持,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绿色行业的兴起,增加了绿色就业机会。自从2009年以来,政府在绿色就业方面提供了大力的财政支持,进行可再生能源行业领域的研究,并开展绿色就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美国行业协会还创建了地区论坛,分享绿色就业先进实践经验,向更多的人介绍和推广绿色就业理念,大量收集绿色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时给予专业解答和技术支持,促进绿色就业的迅速发展。
阅读给定资料,请你谈谈国外发展绿色经济的经验对我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何启示。
要求:紧扣资料,分析深入,不超过200字。

答案: 国外发展绿色经济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有:一是力促社会各界共同发展绿色经济。注重公私合营,取长补短,实现公益目标。二是积极推...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一次次校园悲剧的发生。促使各国政府不得不严肃面对严峻的校园欺凌问题。他们从不同角度寻找校园欺凌的解决之道。
挪威是世界上最先发起反校园欺凌运动的国家之一。1982年挪威相继发生3起被欺凌儿童自杀事件,以此为契机,挪威政府和学者开始重视校园欺凌问题。
挪威的反校园欺凌有着较好的成效,这与挪威两个著名的反校园欺凌方案有关,尤其是具有较好干预效果的“零容忍方案”,这个方案是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在挪威146所小学开展的反校园欺凌实验,效果显著,实验学校欺凌案例大大减少。
该方案包括预警、干预等措施。学校通过“筛选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识别,强化对课堂和课外活动的监督。一旦发生欺凌,学校会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召集各方会议进行处理,并以此强化学校反欺凌的态度,进而实现惩戒欺凌者的目的。
在美国,校园欺凌被称为“bullying”,根据美国教育部门公布的报告,发生在12~18岁孩子身上的校园欺凌事件在减少,2014年大约有22%的学生被欺凌,是2005年开始收集这类数据以来首次显著下降。一名独立于该调查的欺凌预防专家称,学校进行的各种反欺凌项目和努力收到了效果。那么美国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早在2000年到2002年,加州等15州就通过了禁止校园欺凌的法案。美国绝大多数州也在现实中不断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预防和惩罚,使学校安全成为法律规定的政府目标。通过不断完善有关欺凌的法律法规,明确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法律救济和施害者的法律责任。
美国官方也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网站和各类预防欺凌、研究欺凌的机构。类似反对欺凌车队协会这样的很多公益性组织和专家也参与其中,这些组织每年会在全国开展各种各样反对校园欺凌的活动,旨在引起人们对于校园欺凌现象的关注,并号召大家共同加入对抗校园欺凌的行列中来。
英国一直在着力创造出有助于有效治理校园欺凌的社会环境,从2005年起,英国每年的11月会举行反欺凌周活动,集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
近年来,英国教育当局高度重视老师在服务管理学生行为上的地位和作用,拨付专项经费用于老师的培训,帮助老师掌握识别校园欺凌和进行早期干预和行为矫正的方法。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校内行为,也关注他们校外的表现,对学生校外行为进行管理,如果学生家长发现老师在校园欺凌方面处理不当,就可以向校长乃至地方教育当局申诉,以追究教师和学校管理疏漏的责任。
在挪威,政府鼓励学校对包括网络欺凌在内的校园欺凌问题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学校建立了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例如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为进一步加强治理校园欺凌现象的工作,挪威国会于2002年通过了一个宣言,号召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长和教师团体加入到尽快根除校园欺凌现象的行动中。
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德国十分重视对孩子从小进行“生命教育”,这是德国儿童接受人生启蒙的第一课。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另外一项重要内容是同情和帮助弱小者。对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都要尽力相帮,培养他们做人的基本公德。
阅读给定资料,谈谈各国政府治理校园欺凌的做法对我国有什么启示。
要求:分析透彻,语言流畅,不超过250字。

答案: 对我国治理校园欺凌的启示:一是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法律救济和施害者的法律责任以及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责任。二是...
问答题

当前,以“绿色经济”为核心的经济革命席卷全球,欧、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制定和推进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积极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丹麦,公私部门和社会各界之间的有效合作是其绿色发展战略的基础。在发展绿色大型项目时,在商业中融合自上而下的政策和自下而上的解决方案,有效地促进了领先企业、投资人和公共组织在绿色经济增长中取长补短,更高效地实现公益目标。在这一领域,最为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森讷堡的“零碳项目”,而该项目最重要的一方便是森讷堡的本地企业丹佛斯。2007年,由丹佛斯公司倡导发起,森讷堡市政府、北欧联合银行基金、丹麦能源机构以及包括丹佛斯在内的数家当地企业共同创建了森讷堡“零碳项目”,目标是在2029年之前,通过提高能效并改变能源结构,将森讷堡地区建设成零碳社区。
“在丹麦,我们十分注重公私合营的战略,因为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建设‘零碳’城市,另一方面又能帮助本地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工作以及能够向外展现企业究竟能够做什么。”森讷堡市市长艾斯·尼葛德曾表示。
狮城新加坡正在展开一场由政府主导的建筑“变绿”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让80%的建筑成为绿色建筑。新加坡的绿色建筑计划始于2005年,建设局当时推出了自愿性质的绿色建筑标志(GreenMark)认证,考核的指标包括节能、节水、环保、室内环境质量和其他绿色特征与创新五方面。不过自2008年起,所有新建建筑以及部分既有建筑开始被纳入强制认证的范畴。Green Mark由高到低分为四个评级标准:白金级、超金级、黄金级和认证级,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从35%至15%不等。目前,新加坡获得绿色标志的建筑超过840座,建筑面积共计2500万平方米,占到全国总建筑面积的12%。
“通常来说,认证级绿色建筑的成本比普通建筑大约多0.3%至1%,白金级绿色建筑的成本会增加2%至8%,但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会让这部分额外的成本在2至8年内收回。”新加坡建设局官员介绍。
为了让新建建筑全部成为绿色建筑,新加坡的做法一方面是由政府部门带头,确保超过5000平方米空调面积的新公共部门建筑物达到绿色标志白金评级,以及在出售土地时,规定新工程项目必须达到白金和超金绿色标志评级,另一方面,针对私人开发商,新加坡政府推出“绿色标志建筑面积奖励计划”,超金级绿色建筑可以获得最多1%、不超过25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奖励,而白金级绿色建筑可获得最多2%、不超过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奖励。
在欧洲,挪威是开展自然资源实物核算较早和较系统的国家。挪威统计局的资源环境核算工作与环保部门相互合作,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自然资源和环境核算工作已成为统计工作的优先发展领域,通过对资源和环境核算的深入研究及具体实践,将收集和核算的资源用在对自然资源未来的预测和它们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上。其中,最成功的运用是在一系列能源账目上。自然资源账目为能源需求预测模式、能源政策讨论和混合能源引致的空气污染预测扩散模式提供信息。土地使用账目也被认为是成功的,在对土地使用的协调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从2007年联合国提出“绿色就业”的倡议以来,很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开发绿色项目,加强绿色就业技能培训,刺激绿色消费,发展绿色经济。美国劳工部一直致力于绿色就业技能需求的识别和研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为绿色就业的未来发展做出评估和规划。同时,美国还颁布了绿色就业法,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进行税收减免,并提供资金支持,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绿色行业的兴起,增加了绿色就业机会。自从2009年以来,政府在绿色就业方面提供了大力的财政支持,进行可再生能源行业领域的研究,并开展绿色就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美国行业协会还创建了地区论坛,分享绿色就业先进实践经验,向更多的人介绍和推广绿色就业理念,大量收集绿色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时给予专业解答和技术支持,促进绿色就业的迅速发展。
阅读给定资料,请你谈谈国外发展绿色经济的经验对我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何启示。
要求:紧扣资料,分析深入,不超过200字。

答案: 国外发展绿色经济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有:一是力促社会各界共同发展绿色经济。注重公私合营,取长补短,实现公益目标。二是积极推...
问答题

19世纪,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和工业中心的伦敦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愈演愈烈,工厂产生大量废气,形成了极浓的灰黄色烟雾,伦敦的空气污染形势渐趋严峻。
1956年,在著名的《比佛报告》推动下,英国颁布了世界上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在此基础上,20世纪60—70年代,英国主要采取“末端治理”来治理空气污染。除了不断完善《清洁空气法》,1968年以后,英国又相继出台《污染控制法》(1974年)、《汽车燃料法》(1981年)、《空气质量标准》(1989年)等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其他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以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
20世纪50年代,伦敦的有关部门通过对大气污染源进行分析,发现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及家庭燃煤,因此,他们除了划定“烟尘控制区”,区内的城镇只准烧无烟燃料外,还决定增加清洁能源比例,推广使用无烟煤、电和天然气,减少烟尘污染和二氧化硫排放;冬季采取集中供暖;政府采用补贴的办法帮助居民改造燃具,要求市区和近郊区所有的工业企业都不准用煤炭和木柴作燃料,其产生的废气也均须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加以净化,达标后才可排出等。1965年燃料构成中煤炭的比例为27%,电和清洁气体燃料占24.5%,燃料油为43%;1980年煤炭仅限于远郊区工厂使用,比例进一步减少到5%,电和清洁气体燃料提高到51%,燃料油为41%。尤其是煤炭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从1948年的90%下降到了1998年的17%,而天然气的占比却从0上升到了36%。2003年,英国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将于2050年建立低碳社会。
英国还大力发展监控技术,建立大气监测网。自1961年开始,英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个由450个团体参加的大气监测网。监测网有1200个监测点,平均每小时对烟尘与二氧化硫采样一次,每月测降尘量一次,再加上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对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和工业企业过于集中,而给市区带来大气污染等问题,伦敦在建成8座新城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城市以北和西北地区又兴建了彼得伯勒、米尔顿凯恩斯、北安普顿等3座新城,这些新城的建设为人口和工业外迁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伦敦政府利用税收等经济政策,鼓励市区一些企业迁移到这些人口较少的新发展区;另一方面,各新城对吸引工业企业落户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同时,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
20世纪80年代初,伦敦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44万辆,道路交通阻塞日趋严重。同时,汽车数量的增加也引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面对这一严峻局势,伦敦当局采取向公共交通、步行、骑自行车等节油、无污染的出行方式转变的交通发展战略,以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从而有效降低机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具体办法有:设立公交专用道,设立1000英里长的自行车线路网,设立林荫步道网,投资发展新型节能、无污染的公交车辆。
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伦敦大气污染治理给我们的启示。
要求:准确、全面,观点明确。不超过250字。

答案: 一是完善法治建设。针对空气污染问题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处罚措施,约束污染排放。
二是推广清洁能源。为社会大众...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